日前,漳州市卫健委召开新闻通气会,

对《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漳州市医疗服务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进行解读,

多项便民举措即将落地,

其中“挂一号管三天”等政策备受关注。

一站式智能服务

让就医更便捷

漳州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门诊、住院、体检等分散服务站点。借助信息化平台与人工服务,患者可一站式办理入出院手续、预约检查检验,获取健康教育等服务。

针对老年人、孕产妇和残障人群,还将提供导医、咨询及器具借用服务。通过加强服务团队培训,强化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挂号,缩短患者在各医疗区域的滞留时间。


推行“潮汐门诊”

匹配群众就医节奏

闽南地区群众就诊时间集中,上午9点到10点是高峰期,下午、中午及节假日同样有就诊需求。为匹配这一习惯,漳州市推出潮汐式门诊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根据就诊高峰,弹性安排门诊时间,动态调整诊室和服务窗口数量,增派导诊等医务人员。

在院内,诊疗高峰时抽调同质化学科的二线医务人员、进修医生和规培医生充实一线,做好各诊疗区域的疏导与信息化保障,确保高峰不堵、空闲有序。

院外则借助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引导复诊、常见病患者在基层首诊,为老、残、妇、儿等群体提供预约和转诊服务。

此外,医疗机构将避免在诊疗高峰期举办全院性活动,部分诊室还将推行午间、夜间及假日门诊服务,满足特殊就医需求。

检查互认与志愿服务双升级

患者感受更贴心

为减少患者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费用,漳州市将促进检查检验互认,推广专业化志愿服务

在促进检查检验互认方面:

今年重点推进漳州市区域影像云平台建设应用,扩大市域内检查结果共享调阅覆盖面;完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质控规则,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专家巡讲巡查,提升同级医院间的质控体系和质控标准。2025年底前,检查检验互认项目将达到200项以上,三年行动期间,每年递增超20项。

在推广专业化志愿服务方面:

《方案》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置专(兼)职机构或岗位,探索引入AI志愿服务系统。该举措已纳入市、县级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绩效考评,通过激励机制,打造常态化、高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在预检分诊、报告打印等环节为患者提供协助,让患者感受到贴心服务。


“一号管三天”

解决患者复诊难题

“您检查后直接到科室找专家继续看就可以了,不用再预约挂号!”芗城区退休工人老陈曾因检查项目无法当天完成,面临复诊挂号难题。

导诊护士告诉老陈,漳州市推出“一号管三天”约诊模式,是针对小部分患者到医疗机构候诊、就诊期间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就医或者被迫中断就医所做出的延伸挂号约诊承诺。

普通门诊就诊时,若当日因检验检查未能完成诊疗,72小时内携带结果到同一医院、同一科室,找同一级别或下一级别医师复诊,可免缴普通门诊诊察费

为确保政策顺利推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优化约诊服务界面,畅通多种预约渠道为老年人预留现场号源。目前,各医疗机构正在升级预诊挂号系统,力争年内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该政策。

漳州市卫健委通过《方案》的一系列举措,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打造“病患、医生、社会”三满意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 廖淞荷

通讯员:郑若青、吴超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