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这国家,钱多胆小,偏偏还住在中东这个火药桶里,日子过得跟走钢丝似的。1990年,他们干了件大事,一口气从中国买了36枚东风-3弹道导弹,砸下36亿美金不说,还花150亿请中国派人过去驻守,把这杀器玩得炉火纯青。结果呢?伊拉克那10万磨刀霍霍的大军,愣是被吓得腿软,连边境都不敢靠近。这事儿听着像天方夜谭,可真真切切发生了,沙特靠这手硬牌,直接从中东的软柿子翻身成了狠角色。你以为这只是个买武器的故事?不,这背后是沙特被逼到墙角的绝地反击,是中国武器的硬气亮相,更是中东格局的一次暗潮涌动。
事情得从头说。中东这块地,从来就没太平过。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得天昏地暗,沙特夹在中间,成天提心吊胆。尤其是1985年,伊朗一炮轰了沙特的油轮,沙特高层直接炸了窝——再不搞点硬家伙,迟早被人踩在脚下。当时沙特的家底不薄,靠卖石油赚得盆满钵满,可坦克飞机这些常规货色,压根震不住周边那群虎狼之辈。他们急需一招狠的,能让对手闻风丧胆的大杀器。弹道导弹,射程远、威力猛,一发下去能让人睡不着觉,正好是沙特梦寐以求的底牌。于是,他们开始满世界找货。
第一反应当然是找美国。沙特跟美国那可是铁哥们,每年几十亿美金的军购砸下去,关系硬得像钢板。他们看上了美国的“长矛”导弹,兴冲冲跑去问价,结果美国直接泼冷水:不卖!理由很简单,中东得“平衡”,沙特太强了,美国还怎么靠卖武器、控石油吃饭?沙特碰了一鼻子灰,气得牙痒痒,但也没辙。没办法,只能另找门路。这时,有人点醒他们:巴基斯坦之前从中国弄过导弹,效果挺猛。沙特国防部长苏尔坦亲王一拍大腿,行,那就找中国!1987年,他偷偷摸摸跑去中国,带着一肚子火气和满口袋钱,开始谈这笔大买卖。
中国这边,东风-3刚研发出来,射程2500公里,能轻松打到中东大多数地方,威力够狠,精度也不差。沙特代表团一到,直接被拉去导弹基地看现场。一发东风-3嗖地窜上天,落地还挺准,苏尔坦亲王眼睛都直了——这家伙比美国的“长矛”还带劲!双方没废话,价钱一谈,36枚36亿美金,沙特咬牙掏了。光买导弹还不够,他们还砸下150亿,请中国派技术人员过去驻守,帮忙组装、培训,务必把这36根硬骨头用出最大效果。1988年,交易敲定,可这事儿得瞒着美国。导弹拆成零件,塞进集装箱,伪装成机械设备,从中国港口出发,绕印度洋、阿拉伯海,一路偷偷运到沙特吉达港。到了地方,沙特工程师连夜在秘密仓库里拼装,几周后,第一批导弹就位,全藏进哈萨地区的地下掩体,连卫星都抓瞎。
1990年8月,伊拉克突然发飙,一天拿下科威特,紧接着10万大军压到沙特边境,摆明了要接着干。沙特国王法赫德急得满头汗,苏尔坦亲王拍胸脯:有东风-3,慌什么?沙特立马把导弹从掩体里拖出来,装上发射车,对准伊拉克军事目标,还故意放风说“可能带核弹头”。其实哪来的核弹头,就是常规弹药,可这心理战玩得太溜。伊拉克那边一听,10万大军瞬间蔫了,萨达姆掂量半天,觉得不值当,下令撤兵。沙特边境这才喘口气,36枚东风-3硬是把一场危机掐灭在摇篮里。
沙特为啥找中国?美国不卖,他们没得选。中国有货,性能硬,价格能谈,更关键是不卡脖子,实打实做生意。沙特周边全是狠角色,伊朗、伊拉克随便哪个都能让它睡不着觉,东风-3的2500公里射程,能直接敲到对手家门口,这威慑力是命根子。美国知道后嘴上不高兴,可也没真拦,沙特毕竟是它在中东的提款机。对中国来说,这笔买卖赚大了,36亿美金外汇到手,东风-3还顺便打了国际广告,震慑力一露,客户都找上门来。
这36枚导弹不只是武器,是沙特的一次翻身仗。伊拉克10万大军不敢动,周边国家也得掂量着点,沙特从被动挨揍变成了能主动呲牙的狼。中东的军事天平晃了晃,沙特尝到甜头,从此不光靠美国,自己找底牌,跟中国的合作也越走越深。后来无人机啥的都买上了,国防路子硬气了不少。中国武器借这机会在中东站稳脚跟,东风-3的表现成了敲门砖,客户络绎不绝。这事儿怎么看都带劲,沙特怎么谈的这笔买卖?150亿驻军到底干了啥?伊拉克撤兵后还憋着什么招?想知道?自己去挖吧,这故事可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