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只学药,不学辩证,只能水中捞月 #中医理论#

现在的中医,跟我们以前学的不一样。都爱分析这个药是消炎还是杀菌,或者可以直接说这个方治什么病, 见出血就止血,见失眠就安神,见咽喉痛就三黄片,所以见效的少,就说中医没落了,没用了。 网上的中药里面都说现代研究有改善微环境,扩张血管等作用。 把中药当个体用,不学君臣佐使,不学四气五味。更不讲究辩证, 这样调理,就像开盲盒一样,就算是有效,也是蒙的。 比如说痰多咳嗽,怎么考虑?是用川贝枇杷露还是止嗽散?所以你要辩证清楚痰多咳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才能用药。

中医说痰的实质就是水,其本在肾,其标在脾,是水不能通利所致,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生气不布),二是湿困 比如说痰为白色稀水样,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所以要健脾化湿, 你再看一下舌苔是不是白腻,看脉象是不是寸关濡尺不沉,全部都对上了,说明只有脾虚,还没有到肾虚啊。用二陈汤加减,一用就有改善。 如果痰黏稠不易咳出,口鼻咽燥,舌苔薄黄或黄腻,再结合脉像,辩证为肺燥咳嗽的,再用二陈汤就不好使了,得用清燥救肺汤啊。这就是辩证啊。

网友说那把二陈汤合清燥救肺汤就行了。或者身体虚用十全大补汤就好了。这不是辩证的思路啊。

中医入门容易,辩证难,所以用药老是不效,不是药不好,是辩证不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