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一年
今天要向大家汇报一件事,其实是媒体业内的一件小事,大家就当吃个瓜,多点谈资。
简单说就是3月28日(周五)有一单新闻: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同时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
这是一条城市经济的新闻,我们要关注,要分析,但是抱朴财经(以下简称“抱朴”)当天的文章已经推送了,没有当日推送额度了,所以,当天就作罢。
但是,主流媒体基本都在29日、30日发了新闻稿。
29日、30日是周六、周日,抱朴休息,不发稿。
01 两篇稿子框架雷同
等到3月31日(周一),抱朴工作人员返岗上班的时候,已经没有媒体发新闻稿了,但是抱朴是发深度评论的,所以,我们确定了写作框架,决定还是继续发。
确定的大致框架如下:
新闻引入;
写写亿航这个公司,毕竟是这个公司拿到了证;
因为公司在黄埔,所以,写写黄埔的低空经济;
而广州的低空经济的代表还有小鹏汇天,所以,应该再另开一段写写小鹏汇天;
最后,回到广州低空经济这个宏观层面上,综述一下。
稿子在3月31日下午5点50分发出,标题是《广州新突破,“全球首个”背后有千亿产业迅猛上升》(点击标题和下图查看推文),我是本文的作者。
请大家注意,评论稿子有没有被“借鉴”,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写作思路和逻辑框架有没有被“借鉴”,现在借鉴者已经很聪明了,不会直接大段大段引用。
一篇评论文章,最值钱的其实就是写作框架和逻辑推进。以下是抱朴推文的各部分小标题:
很有意思的是,某大报记者的框架和抱朴是一样的,我摘录她的几个小标题:
引入新闻之后,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为什么是亿航?》,内容方向和抱朴一样,当然表达的文字确实不同。
第三部分的小标题是《低空赛道还有多少弄潮儿?》,主要写了小鹏,巧了?哈哈哈。抱朴财经也是在写完亿航、黄埔之后写了小鹏。
记者没有单独把黄埔拿出来写,而是把黄埔低空经济的情况放到了后面,即打乱了顺序。
第四部分,记者写了一个企业。
但是在第五部分,记者的小标题是《广州一马当先》,也是写了广州低空经济的状况,文字表达确实有不同,但细节有雷同,下面我会说。
大家看到没有,该记者的稿件框架基本和抱朴稿一样,只是在中间做了修改、穿插,但大的逻辑没有变:
先写亿航,再写小鹏,最后落到整个城市层面。
我们当然不能说记者抄袭,而是说记者“借鉴”了抱朴的写作框架,这个,大家都认同吧。
而且,新闻发生在3月28日,作为新闻记者在3月29日没有发这个稿子,在30日也没有发这个稿子,甚至在周一(31日)上班之后,也没有发这个稿子。
三天过去了,包括一个工作日,记者没有发稿。
但是,当抱朴财经在3月31日下午5点50分发稿之后,该记者在4月1日的中午就在某报的APP上把稿子发了出来,标题是《拿下全球首张“空中驾照”,广州领飞低空经济》,框架和抱朴差不多。
中间隔了十几个小时。
那么,该记者到底有没有“借鉴”抱朴财经的框架和稿件呢?大家说说看。
02 八大细节一一对比
但是,这一切还没完。
我想说说细节,因为除了框架相似,细节也有很多相似的。
细节1:
比如,抱朴稿在引入新闻的时候,第二句是“中国民航局向两家公司同时颁发了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分别是亿航智能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其在合肥的合资运营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
很有意思的是,记者稿的第二句和抱朴一模一样。
一个字没动,哈哈哈。
她可能以为我们直接用的新闻稿,但其实不是。
这句话来自于哪里呢?3月28日的新华社通稿,但是我稍有改动,改得更简洁了。
新华社原稿如下:
我在写作的时候,为了更简洁精准表达,直接缩减为一句话。
然后,有幸被记者直接“借鉴”了。
细节2:
抱朴稿的第三句是“亿航智能总部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记者稿的第三句是“亿航智能总部在广州。”
位置很像,表达也很接近,我说的没错吧。
▲抱朴推文
▼记者稿件
细节3:
在讲亿航的这一部分,抱朴稿有如下表达:
“2019年12月,亿航智能在纳斯达克全球股票市场挂牌上市,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行业公司。
其商业模式是:硬件销售(占当前收入80%以上)+ 运营服务(未来核心),聚焦文旅观光、短途通勤等场景,目标将‘打飞的’成本降至出租车水平。
财报显示,亿航智能2024年总收入为人民币4.562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的总收入人民币1.174亿元增长288.5%”。
▲抱朴推文
记者稿有如下表达:
“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业。
其商业模式是:硬件销售(占当前收入80%以上)+ 运营服务(未来核心),聚焦文旅观光、短途通勤等场景,目标将“打飞的”成本降至出租车水平。
财报显示,亿航智能2024年总收入为人民币4.562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23年的总收入人民币1.174亿元增长288.5%”。
▲记者稿件
当然,记者非常巧妙地把这三句话分散到不同的地方,一般读者看不出来。
但是抱朴的稿子是我写的,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因为这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所以,虽然在千万人中,依然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养子,也很熟悉,也确实见过。
小小总结一下,记者的写作不但框架高度一致,而且找出来的素材、表达也一模一样,还煞费苦心打散到不同段落。
细节4:
在讲黄埔区的低空经济的时候,我们的考虑是要点到三个方面:
顶层设计、赚钱模式和企业实力。
所以,我们直奔主题有这样的表达:
(顶层设计)2023年12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低空10条”)及政策实施细则,设立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启动建设5.2平方公里的低空产业园;对符合条件的低空产业项目奖补最高达3000万元。
▲抱朴推文
记者稿没有单独写黄埔的低空经济,因为那样那就太相似了,但是这个表达,记者同样都用到了,当然,也是打散到各个段落,主要是最后一部分。
比如,记者稿的倒数第四段就是“2023年,黄埔区设立全国首个低空产业创投基金,规模达100亿元;启动建设5.2平方公里的低空产业园;对符合条件的低空产业项目奖补最高达3000万元。”
▲记者稿件
巧,确实太巧了。
细节5:
讲小鹏汇天的段落,抱朴稿有如下表述:
截至2024年底,广州拥有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超过4000家,排名全国第二。其中,核心企业约65家,包括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全球独角兽”企业。
▲抱朴推文
记者稿的表达又故意打散到讲极飞科技那一段去了,其表述如下:
4200+企业组成的低空经济超级矩阵,排名全国第二,其中不乏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65家核心企业进军“全球独角兽”。
▲记者稿件
呵呵,确实是费了不少心思。
细节6:
讲小鹏汇天的段落,抱朴稿有如下表述:
广州的飞行汽车工厂已经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一年造飞机的产能有1万台,而且是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飞行车的工厂。
据介绍,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是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由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组成。陆行体是一辆增程版的汽车,续航可达1000公里。
▲抱朴推文
记者稿的表达是:
去年,小鹏汇天另辟蹊径推出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陆行体是一辆续航1000公里的增程式汽车,飞行体则能独立升空。
紧接着,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破土动工,这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量产的“陆地航母”至今已斩获5000台订单。
▲记者稿件
注意看,关键词“1000公里”、“1万台”都到位了,当然,确实写的前后顺序不一样。
细节7:
在讲广州的低空经济何以领先的时候,抱朴稿同样是逻辑先行的:
比如,我们认为“其实与产业基础、所处区位以及营商环境有关”:
“广州深厚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易于向低空飞行器生产链转型,这就是产业基础。
而且广州处于大湾区核心位置,信息灵通,大湾区以及海外的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交流频繁,企业更容易接触到新鲜事物,而且敢于创新。
再就是和营商环境有关系”
▲抱朴推文
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在表达之前是有思考的,我们的叙事要和我们的思考相搭配,这是一个很苦的手艺活。
所以说,实际上,抱朴稿在这个位置也是搭了一个框架往下写的,最值钱的就是这个框架。
很有意思的是,记者的框架和我们一样喔,就是说,记者的稿子不但大框架和我们一样,连这种小框架也和我们一样喔。
看看她怎么写的:
广州的底气,首先来自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作为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广州拥有完整的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当传统车企向飞行器转型时,电机、电池、轻量化材料等供应链可直接复用。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产业基础吗?】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广州既能吸纳深圳的科创资源、香港的金融资本,又能依托珠三角的庞大消费市场。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所处区位吗?】
▲记者稿件
关于营商环境,记者确实没写,因为不能太像啊,哈哈哈,我懂。
细节8:
在讲广州的低空经济的时候,抱朴稿有如下表达:
2024年正式颁布的《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
▲抱朴推文
很有意思,记者也有如下表达:
这一年,广州正式颁布《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冲上1500亿元左右。
▲记者稿件
看得出来,心思缜密,虽然用了这句话,但是记者一定要改动几个字,和我们不同,太刻意了。
还有一些细节,我就懒得写了,八大细节够了,心累。
再说一遍,抱朴的稿子是3月31日下午5点50分推送,而记者的稿子是4月1日中午12点推送,如果我们的稿子后推送,和记者的稿子如此相似,记者会怎么想?
我没有说记者抄袭,我说她深度“借鉴”,这个说法,记者能接受吗?
而且我们把媒体名称、记者名字都遮住了,彼此留些体面。
以下是今纶老师对此事的评论。
我只是近视,我不是眼瞎啊
文/今纶
这个事本来我是哈哈一笑就过去了,我4月1日还在朋友圈开玩笑说“抱朴指引了某报的方向”,一篇稿子嘛,“借鉴”了就“借鉴”了。
而且这个记者就在我朋友圈(今天已经删除拉黑),她还转发了出来,我还点进去看了一下。
但是,4月2日,这位记者居然把这条稿子做成视频发出来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做呢,因为要跟另外一单新闻。
我就火大了,你这不是吃干抹净嘛,你这不是欺负人嘛。
我只是近视,我不是眼瞎啊。
于是,我开始发微博、今日头条、朋友圈,同时开始通过官方渠道、私人渠道给某报反馈这个信息。
我很清楚,我们都是小机构、草民,没有影响力,好不容易在时代的夹缝中活下来,要是大报记者都这么干,我们就没活路了。
要么去开网约车,要么去送外卖?到底走哪条路,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实在不行就去当送水工?
但是,私人渠道去沟通的信息如石沉大海一般,一点消息都没有,我知道没戏了。
中午回家,午休,睡不好,起床,打开手机,发现有未接电话。
本草民在网上有几个粉丝,于是有协调人来沟通,感谢给面子,感谢看得起。
我说:“他们把稿子、视频删了,我就算了,我们马上就去删各处的帖子”。
我很幼稚,过于愚蠢,有点善良,我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
而且我们几乎在5分钟之内就把在微博、今日头条、朋友圈的帖子删了,此时我发现,记者把那两条借鉴的稿子、视频在朋友圈也删了。
但是在某APP上,这两条稿子、视频还在,也就是说她只是删除朋友圈而已。
4月2日下午四点,又有一位好心的协调人打来电话,我非常抱歉让两位协调人费心,其实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
我的意思是:只要删稿即可,而且我们的稿子他们可以随便免费用,不用打招呼,标明作者和来源就可以。
我是不是过于慷慨大方了?
因为我对某报的敬仰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啊。
这位协调人带来的消息是某报不肯删稿,大意是有些读者看了记者稿点赞,如果突然删了,怕引发什么不良后果。
啊,这……
可是,我们为表息事宁人的诚意,已经把微博、今日头条、朋友圈的帖子删了。
人不能太老实。
抱朴财经的“抱朴”的意思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怀抱朴实之心待人,希望世界一片美好。
泰戈尔在其诗集《飞鸟集》第167节中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意思大致差不多。
可是你朴实了,世界依然对你迎头痛击。
我当然知道主流媒体、大报也有危机感,也不似以往那么风光,但是,
因此就可以在写一篇稿件的时候:从大框架到小框架,把抱朴“借鉴”个遍?
因此就可以在写一篇稿件的时候:八个细节高度雷同,把抱朴“借鉴”个遍?
这不太合适吧。
我其实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也是这位记者的前辈,巧了,这位记者曾经是我一位好友的实习生,我们中午交流这个信息,哈哈大笑了半天。
凡二十年来,从珠江南岸到珠江北岸,从广州大道南到广州大道中(我的工作轨迹),我们这一代人穿越了无数新媒体技术的超强打击。
感谢各位大佬、客户、甲方赏饭吃,我依然在一家与这家大报地位相差千万倍的民营机构里活着,最重要的爱好就是研究传媒,做和传媒有关的工作,有一点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所谓影响力。
那么,大报记者能不能放我们一条生路呢?不知道。
毕竟你们有很好的招牌,也有各种我们无法企及的权限、便利,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双手和不停思考的大脑。
我们每天都在考虑,万一不行了就去送外卖、开网约车或者送快递,同时又担心机器人抢了我们未来的饭碗。真的很难,很难,尤其去年以来。
人和人的区别很大,机构和机构的区别很大,我们都知道。
毕竟,有人生来是骡马,有人出生在罗马,确实不一样。
此时此刻,不合时宜地想到一个电影镜头,片中人怒吼“堂下所跪何人,为何状告本官?”
这两天,本地确实有“倒春寒”,温度比较低,我双膝一软,差点就跪了,勉强扶住旁边的桌子才站稳。
此刻,我想引用一个权威媒体的标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5方面支持民企发展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2025-02-20 《人民日报》)
引用的有点生硬,但是我也顾不上了,没有找到合适的。
还有,“民营企业都是自己人”,真好。
时代变了,大家各自珍重。
我还是表个态:某报要用我们的原创作品可以免费随便用,不用打招呼,如果能署名并且标明来源就好了,如果不方便署名也行。我们的合作态度是不是很好?简直就是老实巴交。
但是,深度“借鉴”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了。
在发稿之前,有同事问我:“如果某报还是不删稿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我就没指望他们删稿,毕竟面子很重要。你们以后出去和客户讲,某某大报也要深度借鉴我们的原创,效果不错,建议大家多和抱朴合作,现在下单的可以打折,有需要的可以申请更多折扣,下单超过100元的送麦当当优惠券”。
然后把这篇稿子推给客户看,如果记者坚持深度“借鉴”,那就等于买一送一啊,客户赚大了。
我们只想混口饭吃,活着而已,不想招惹谁,活着就行。
我们不敢指责某某抄袭(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抄袭),也不敢指责某某洗稿,但是确实是深度“借鉴”啊。
这稿子的作者即亲爹都站出来指认了。
我们会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欢迎转载,也乐意给所有的自媒体朋友开白。
做生意的有一句话:和气生财。
还有一句话: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稿子已经给律师看过了,他说没问题。
今天就说到这,我们继续努力干活去了,我们很清楚,我们是微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