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在广州或上海,或许在过去七天里都曾与地铁、商超里“为中国本土犬正名”的公益广告不期而遇。这组在上万的通勤者眼中平均停留时间不超过3秒的广告画面,却在4月4日世界流浪动物日来临之际显影出锋利的社会切片。



“为中国本土犬正名”公益广告。

近年来,宠物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球宠物经济正以破竹之势重构商业版图。但与宠物经济狂飙突进的今天相对应的是,那些没有“品种光环”的生命,比如“中华田园犬”,正被遗弃在文明的裂缝里。



“中华田园犬”,正被遗弃在文明的裂缝里。

《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流浪狗约4000万只,流浪猫约5000万只。虽然近年来“领养代替购买”、TNR等观念开始逐渐普及,但它们的生存状况依然十分严峻,被驱赶、追捕甚至虐杀仍在上演。在人与动物频繁发生矛盾的过程中,也并非只有流浪动物深受其害。

城市人宠矛盾频发,

原因何在?

令人心痛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得太多。

2024年,江西赣州一对母女在公园散步时遭四条未拴绳的大型犬撕咬,事件震惊全国;北京小区保安踢打流浪猫,引起业主愤怒……这类人与动物的冲突,正以极端形式刺痛公众神经。

这些事件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流浪动物在城市夹缝中挣扎求生。

“咕噜”是一只被救助的流浪无毛猫。“品种猫也出来流浪?”这是很多人在见到“咕噜”时会发出的疑问。但在得知它两条前腿有先天畸形、难以根治之后,很多人都会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一只有着先天疾病的猫,无论品种多么“高贵”,也很难为它的原主人带来经济利益。在高昂的医疗费用之下,它的原主人做出了最简单也最不负责的选择——让它成为一只流浪猫。



被救助的无毛猫“咕噜”。

像“咕噜”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除了个别疑似走丢的“名贵品种”之外,还有许多所谓的“土猫土狗”,它们中的大部分实际上都是商业繁殖的产物。

对于“品种”的过分追求,导致部分无良的商业繁殖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肆意利用宠物近亲繁殖,导致后续一系列的问题:近亲繁殖下的幼崽容易先天不足;而为“配种”所用的猫狗,则被视作机器,它们失去繁殖能力后即被遗弃。所谓的“土猫土狗”,有一部分就是这些被遗弃的品种猫狗的后代。

流浪动物危机的症结,或许在于人们对品种的过度偏爱,狂奔的宠物经济与长期失灵的行业监管之间形成的巨大断层。这些流浪动物因为数量急剧扩张,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范围,而公众与它们的矛盾,因此被进一步激化,形成恶性循环。

当生命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许多人就很难对它产生敬畏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流浪动物的扩张,本质上是“人”的罪过。

主持人张越曾在她的播客“她的房间”节目中提到,她曾经领养救助过一只名为“丢丢”的中华田园犬,并精心养了起来,但出门遛狗时总会遇到嫌弃“丢丢”的宠物主人。张越觉得很无奈,“为什么要把人类社会里那么愚蠢的等级观念,放到可爱的动物身上呢?!”



关于张越老师与中华田园犬“丢丢”的故事,请关注小宇宙播客节目@她的房间。

人与动物共存的理想家园,

会是什么样子?

许多人将如今流浪动物的泛滥归因于“监管缺位”,但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共识,立法也只是空中楼阁。在专业的动物保护工作者来看,这其实互为因果。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简称“它基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因为无序繁殖和无责遗弃已经造成恶果,流浪动物的数量太多,目前实在难以设立足够的地方处理和安置这些动物。

这或许应当先从建立一种共识开始——“人与动物,到底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

许多学者认为,经过漫长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历史,人类与动物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共生社会。在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中,人类可以有权利选择要不要亲近动物,但同时也应当预留动物在城市等公共空间中存在的可能性。

这种理想的“共生社会”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它基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

想象一下,自从邻居把房间做好隔音后,喜欢看家的狗狗再也没有影响过你的睡眠了。你睡了一晚好觉,清晨打开窗户,几只戴荧光项圈的猫在楼下巡逻,绿光闪着“已绝育”“已免疫”“待领养”等字样。咖啡店碰到周叔,他正在玻璃房的无动物区看报。在咖啡店外的草坪上,治疗犬和孩子们在玩闹。十年前还有动物粪便的街道,现在干净得能躺下看云。转角的电子屏跳着蓝字:"全国年度数据:0弃养,0虐待。"抬头看见城市地标建筑上的楼宇广告:"每个生命都有坐标。"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图/图虫创意)

与“它”共处的家园,

离我们还有多远?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理想模式”或许很难想象或理解,但建立人宠共存的社会共识、逐步消除误解与对立,就已经跨出了第一步。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说的,继2023年名创优品向它基金捐赠1000万,成立了「名创优品小动物保护公益基金」后,今年,在3月23日「世界小狗日」这天,它基金和名创优品又联合发起的一场“人,别叫我土狗"的公益活动,实质上是要对大众认知进行一种矫正:爱和品种无关。

它基金和名创优品联合举办“人,别叫我土狗”公益活动。

这也是多年来它基金所努力的方向,落实到具体行动方面,就是推动“领养代替购买”,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打破偏见,发现“土狗土猫“的好。去年至今,它基金和名创优品联合全国的公益组织,已经在全国30余场公益领养活动中帮助超400只流浪动物找到新家。据了解,其中的“中华田园犬”专场领养活动目前还在进行中。



领养活动现场。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志于救助流浪动物的人而言,它基金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改变错误的认知,比如”只喂不养”“不绝育散养”,看似是奉献爱心,实则是进一步加剧流浪动物在野外生存的难度,促使流浪族群进一步扩大。目前在国内外,最受认可的流浪猫治理方式就是“TNR”,即“抓捕—绝育—放归”,用最低的成本和人力,平衡因人为干预造成的流浪猫数量过多的现象。



广州越秀公园TNR生态科学治理。
目前,名创优品小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以广州越秀公园作为试点开展了新的尝试,截至2024年已经为160只流浪猫完成了TNR流程,园区内流浪猫绝育率达到70%,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公园游客与流浪动物之间的关系。



以广州越秀公园作为试点,截至2024年,已经为160只流浪猫完成了TNR流程。

建设人与动物的共同理想家园,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值得庆幸的是,许多人选择迈出了这一步。在今年4月4日世界流浪动物日来临之际,希望更多人做好准备,去为这些无辜的生命做些什么。

或许,人类在与动物的相遇过程中,注定需要学着对抗自私的本能,去尝试在尊重、理解、平等的基础之上,为对方做些什么。就如张越所言,“这个世界变好,不在于英雄史诗,而在于每个普通人愿意‘多做一点点’。”

当你在名创优品门店看到他们与它基金合作的“公益蓝”专区的时候,恭喜你,或许也看到了世界在变好的路。



名创优品公益蓝专区:每售出1个公益蓝商品,名创优品将捐赠给它基金1元善款用于流浪动物的科学救助。

(关于流浪动物救助的详细内容,请关注“它基金”微信公众号)

作者:想想

校对:遇见

排版:嘻嘻

封面:图虫创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