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最近,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又对中国“示好”了。
过去几年,印度又是禁用中国App,又是罚中企巨款,恨不得把“反华”两个字写在脸上。
可如今,莫迪政府却主动示好了起来,又是放宽签证,又是解禁关税,还说要恢复中印航班。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小算盘呢?说白了,这段时间印度经济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得鼻青脸肿,急需中国“输血”救急。所以不得不改变态度.......
只是中国企业早就被印度给坑怕了,这次莫迪的“甜蜜陷阱”,中国不会再相信了
莫迪的“变脸”:从打压到示好
过去五年,印度对中企的手段堪称“教科书级翻脸”。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莫迪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封禁了TikTok等200多款中国应用软件,冻结了小米48亿元资产,甚至逮捕vivo高管,还出台政策限制中企将在印度挣到的钱转回国内,要求利润必须留在印度“再投资”。
这种不要脸的操作,让中企在印度市场血本无归,“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成了印度最真实的投资写照。
然而,风水轮流转。特朗普上台后对印度同样举起了高额关税这根大棒,一时间印度对美出口暴跌,国内失业率飙升,制造业一蹶不振。
莫迪访美力求特朗普网开一面,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只能回头再找中国“救场”。
如今,印度不仅计划放宽对华贸易限制,还说要恢复航班、允许中企合资建厂。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印度经济快撑不住时的权宜之计,一旦缓过劲来,难保不会再来一次“卸磨杀驴”。
印度的困境:经济崩盘与“杀猪盘”恶名
印度经济如今已经是内外交困:
对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直接威胁到了印度360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
对内,“印度制造”计划彻底失败,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暴跌82%,股市蒸发上万亿美元,卢比汇率跌成“废纸”。
更尴尬的是,印度虽然一心想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结果却连手机组装这种低端产业都玩不转——没了中国零件,生产线直接瘫痪。
莫迪政府终于认清了现实:中国不仅是“搬不走的邻居”,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心脏”。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绕开中国根本不可能”。
但印度一边求合作,一边却在边境搞小动作,非法占领中国领土、加速军事基建。这种“吃饭砸锅”的做派,连印度网友都嘲讽:“政府对华态度全看美国脸色”。
中企的疑虑:印度是“馅饼”还是“陷阱”?
面对印度的“热情”,中企却异常冷静。
过去三年,印度以“税务审查”名义向中企开出13.6亿美元罚单,小米、vivo等企业被“割韭菜”的经历历历在目。
印度还修改法律,要求中企投资必须政府审批,利润不得汇出,甚至强制中企高管换成印度人,摆明了“请君入瓮”。
更让中企头疼的是印度的“政策变脸术”。今天说放宽限制,明天就能以“国家安全”为由翻脸;今天欢迎投资,明天就能用《外汇管理法》没收资产。这种“有罪推定”的法律体系,让印度政府想罚就罚,连借口都懒得换。
即便莫迪现在承诺改善营商环境,但印度联邦制下的官僚扯皮、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谁敢保证明天不会再来一轮“杀猪盘”?
印度的困境,本质上是野心与实力的错位。既想当“全球南方领袖”,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既想赚中国的钱,又要在边境搞挑衅。这种“既要又要”的投机心态,最终只会让印度沦为国际笑柄。
对中国企业而言,印度市场的诱惑虽然很大,但教训更加深刻。正如网友所言:“第一次被骗是印度的问题,第二次再信就是自己的问题。”
若印度真想合作,就应拿出诚意:法律保障外资安全、停止边境挑衅、赔偿中企损失。否则,莫迪的“甜蜜陷阱”,恐怕连印度人自己都不会再上当了。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海报新闻:“外资坟场”再发威 印度追罚三星6.01亿美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903662986122004&wfr=spider&for=pc
《环球时报》:印媒热议全球资本最向往印度 投资者称环境糟糕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Di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