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玩造假自古就有,从古至今“眼力”就是纵横市场的绝佳标配。但问题在于,如果全是假货,眼力还有啥用?

今年的行情其实还不错,但也止步于拍卖行、文物商店以及专业的交流会上,古玩市场还是“半死不活”的模样。

最至关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市场已经彻底“摆烂”了。


以前逛摊子要带放大镜,现在嘛就图个乐。问摊主"这钱币到代吗",人家张口就来"绝对老坑出土",结果一搓包浆直掉色,放鼻子下面味道都直冲大脑。

连那么个小铜钱都要造假,真是一点儿也不争气,民藏人都在努力营造更好的收藏环境,但摊主们一句“为了口饭吃”就心安理得。

这玩意与“合法性”没啥关系吧?纯粹就是自己不上进而已。过去你说“没有真假只有新老”,这可好,如今全是“上周的”,难怪没什么人敢去淘货了。


十几年前的地摊还能捡漏,现在连地砖缝里都扫不出真货。以前摊主好歹真假掺着卖,现在直接摆烂:"要真的?加钱给你现挖!"

那可真叫一个“贴心服务”,说到底没有精品货源了。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懂一点,手里有精品不可能贱卖,哪怕是“破烂”也要当成宝。古玩商贩们进真货的成本直线上升。

没那么大财力就只能靠编故事、做局、营造“高端”来出货,那些有财力的玩家也看不上地摊小店,没财力的真碰到好货脑子里想着是怎么捡漏。可不就是恶性循环了嘛?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现如今的好东西,在被“有意”驱赶到更高端的市场,价格也随着“身份”的变动而逐步提高。

至于造假,也是处于一个“放任”的环境里,这么多年了一丁点要抑制的意思都没有,有人管过吗?导致那些心有余力的玩家,也不再信任地摊文化,逐渐缩在一个小圈子里。

地摊上的真货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少,几年前去一趟还能淘到点好的钱币铜器之类,现在面向大众的,大部分纯靠工艺品来支撑。


工艺仿古没问题,可你至少得标注“现代工艺品”吧?但现实是,造假产业链越做越大,甚至成了某些地方的“支柱”。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后果,那就是整个市场哪怕有真货也没人信,劣币驱除良币。那些民间高手们只能花费更高的成本,在上级市场去淘货。

再继续下去,古玩市场就真的只剩“市场”,没有“古玩”了!精品老货即将消失得彻彻底底,摊主们只能自我安慰:“没关系,500年后不又是古董了嘛!”


古玩市场的衰落,不是没人玩,而是没真货可玩!摊主们抱怨生意难做,可难道能怪藏友们吗?

不是市场不行了,是市场自己把自己作死了!老藏家们现在只能守着手里那点真东西,因为以后,可能连这些都没了。

有些摊主反应过来了,现在都在运营精品交流会来提升信誉。至于那些等待着被淘汰的人,等哪天连游客都懒得看他们一眼的时候,那就真的“没饭吃”了。这个市场,终究还是要靠诚信来挽回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