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生产车间全速运转、热火朝天,产业园区车流穿梭、物流繁忙……当前,成都经开区正迎春启程、向阳奔跑,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活力。

澎湃的发展热潮中,一场园区与企业的火热“奔赴”又如期而至。4月3日,成都经开区深化“立园满园”合作共赢未来政企交流对接活动举行,来自成都经开区的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基金公司、金融机构、协会商会等相聚东安湖畔,共享城市新机遇,共谋发展新未来,携手续写高质量发展“春天的故事”。

此次活动坚持企业主体导向,以推进一项改革、发布一套政策、抓好“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企业)、发布五张机会清单、开展七大专项行动为重点(简称“11557”),展示成都经开区良好的政策体系、优质的服务环境,搭建政企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释放“投资成都经开区正当时”的强烈信号,擂响全区上下深化“立园满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战鼓。


成都市政府副市长陈志勇,成都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龙泉驿区委书记邱向东,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区政府区长周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钟世全,区政协主席曾新,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委员付敏,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同志等出席活动。

“改革+创新”

经开区服务运行架构进一步优化

1990年成立成都市龙泉驿工业区,1993年更名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为省级工业区,2000年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多年来,成都经开区发展成为全省、全市工业化主战场,交出了一张张亮眼“成绩单”,敢于改革、善于创新始终是经开区发展的“密码”之一。

当前,成都经开区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立园满园”行动部署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活动现场,正式公布成都经开区服务运行架构优化调整相关内容,并对经开区产业机构集中授牌。


成都经开区坚持“政区合一”体制机制,按照“效率优先、机构精简、职责清晰”原则,围绕“招建服”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完善“专业局+公司”招商运营模式,形成了“1+5+1+1”服务运行架构:“1”,即由1个综合机构专抓工作统筹,设置成都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5”,即由3个产业机构+2个专业公司齐力抓招商运营,设置成都经开区投资促进局、成都经开区汽车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局、成都经开区中法成都生态园发展局和成都经开区招商公司、成都经开区运营公司;“1”,即由1个产业机构专抓项目促建,设置成都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局;“1”,即由1个产业机构专抓企业服务,设置成都经开区企业服务局。

“我们锚定‘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目标,优化调整成都经开区服务运行架构,就是要创新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探索园区扩权赋能,实现经开区机构高效率运行、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服务运行架构优化调整的最终落脚点,是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成都经开区企业服务局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经开区“驿企同心”服务品牌,以用户思维发现和解决园区各类涉企诉求,以发展思维为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提供资金、市场、配套、政策等各项服务,构建高标准、高效率、有温度、有商机的企业服务新生态。

“我们整合涉及项目建设的30余项高频审批事项,通过授权、委托等形式集中到园区来全程通办,推动项目‘园区事园区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多头跑’‘反复找’等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实现项目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成都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局负责人说。

“举措+目标”

擦亮经开区国字号“金字招牌”


深化“立园满园”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怎么干?成都经开区明确了具体路径,大力实施七大专项行动——扩权赋能改革行动、招商引资提效行动、创新主体育强行动、外资外贸提量行动、楼宇去化提质行动、要素资源盘活行动、企业优质服务行动。

举措实——如优化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大力实施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载体招商、场景招商;探索推行“一楼一业”“一楼一链”,强化楼宇招商,改造老旧楼宇、培育特色楼宇、盘活低效楼宇;持续开展“进解优促”、实施“政策直达、场景赋能”、改善园区治理、优化基础配套,实现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问题诉求闭环处置等。

目标明——如企业服务优化提质行动明确,推动龙头企业重点走访、规上企业全覆盖走访、规下企业按需走访,园区内工业企业年度走访率达到100%;创新主体育强行动提出,到2025年底,全区瞪羚企业突破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40家,“小巨人”企业达到18家;楼宇去化提质行动要求,加快改造提升一批老旧楼宇,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楼宇,盘活提质一批低效楼宇。

“‘立园满园’七大行动的落地见效,离不开区内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广大企业家和成都经开区一道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共同推动经开区企业竞相成长、产业集聚壮大、经济蓬勃发展,把成都经开区国字号‘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机会”

多维度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拼经济搞建设,“关键在产业、重点抓园区、最终看质效”。而推进“立园满园”过程中,最重要的“点睛之笔”又在于企业和人才。


活动现场,成都经开区发布了关于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前者,聚焦工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特色产业等10个细分领域,重点发布66条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后者,从引育领军人才、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等8个方面制定24条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关于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除了政策措施“赋能”,成都经开区还发布“五大机会清单”——场景需求清单,涉及智慧政务、人工智能、低空物流等领域场景需求30条;重点产业链合作机会清单,涉及28条细分赛道、47家企业,提供包含制造强链、场景赋能、服务升级等多类别的合作需求;招商引资机会清单,涉及20个优质产业载体,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土地供给机会清单,涉及大面东洪、十陵、东安湖活力城三大片区住宅类和商服类土地共21宗;招才引智机会清单,提供1200余个人才岗位。



成都经开区场景需求清单


招才引智机会清单


招商引资机会清单


重点产业链合作机会清单

土地供给机会清单

“项目+企业”

夯实产业发展有力支撑


活动中,成都经开区还发布了“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企业)清单。围绕经济运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逻辑,成都经开区梳理形成策划储备、促建达产、升规提质、培优育强、盘活利用“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企业)清单,突出以经济工作项目化、清单化、数据化为抓手,有力推进立园满园、共建共赢。

“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企业)清单包括:聚焦产业提能、城市升级,推动重大项目策划储备一批,共策划储备214个重大项目,匡算总投资1003.5亿元;聚焦重点领域、有效投资,推动重点项目促建达产一批,已梳理重点促建项目204个,计划总投资3166亿元,2025年年度计划投资350亿元;聚焦建圈强链、产业转型,推动重点企业升规提质一批,已在企业培育库中筛选经营稳定、成长性强的工业、服务业、商贸业企业近150家;聚焦梯次培育、创新提质,推动重点企业培优育强一批,梳理筛选“镇园之宝”“智改数转”等目标企业近130家;聚焦清低清闲、亩均提效,推动土地楼宇盘活利用一批,高水平推进园区“腾笼换鸟”。

“‘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企业)清单是经开区落实‘立园满园’行动的重要抓手,我们将以优质的服务、高效的机制、有力的举措抓实抓牢项目促建和企业培育,加快推动清单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现场还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瀚海聚能、阿凡达西部总部基地等15个项目落地成都经开区,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能源、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据悉,今年以来,成都经开区已成功签约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额近180亿元。

科研机构、基金公司、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公司、协会商会代表围绕服务园区建设发展作了推介。

“信心+决心”

共同推进“立园满园”共建共赢


成都经开区

1套专业高效的园区运行模式、1套诚意满满的惠企助企政策、5个重点突出的项目清单、5张前景广阔的机会清单、7项双向奔赴的专项行动……坚定了现场企业家投资成都经开区谋发展、奋力实现更大突破的信心和决心。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携手成都经开区共创美好未来。

作为一汽-大众在长春总部外的首个整车制造基地,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2009年落户成都经开区。2019年捷达品牌创立并落户成都分公司,捷达也从一辆车升级为一个品牌。截至目前,成都分公司累计实现整车生产655万辆,产值超过5560亿元,实现税金超550亿元。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成都经开区优质的营商环境。16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成都经开区对企业关心支持的温度、速度与力度。”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张铁斌表示,作为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一汽-大众捷达品牌与成都分公司将持续深耕成都经开区,加快导入新车型、新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领克汽车成都基地生产车间

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自落户成都经开区以来,已实现领克06、领克Z20、极氪X等多款车型的共线生产,公司运营形势良好。“这些年来,成都经开区通过‘一对一’专班服务,解决了企业用地、用工等问题,创新‘政策直达’机制,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缓解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助力企业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敏说,今年,在成都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将实现产值、产量、税收的三增长。

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核石墨材料多项性能指标优于国际水平,实现了该类关键材料国产化“从0到1”的突破。“我们将继续深耕成都经开区,努力打造新型碳材料产研基地,为区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公司总经理王树如是说。

下一步,成都经开区将全力以赴当好“店小二”、打好“服务牌”,以全周期服务、专班化推进护航项目落地达产,以“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行稳致远,真正让企业在经开区发展放心、暖心、舒心、开心。

凝聚信心决心,吹响奋进号角,成都经开区深化“立园满园”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凤

责任编辑:李娜 邓爽

编辑:张静

记者:杨云华 彭体 周亚

摄影:江建豪 黄英军

视频:郑伟 张君 郑追

剪辑:廖俊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