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截至到近日,缅甸强震导致全国2056人遇难,3900余人受伤,270人失踪。且伤亡人数可能还将继续上升。这场灾难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甚至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发表声明,表示将为缅甸提供抗灾援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朗普到现在都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美国方面的实际救援行动却迟迟没有展开,美国救灾相关部门直接强势回应特朗普,并且给出的理由让特朗普无法反驳。
特朗普(资料图)
地震发生当天,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几乎所有岗位,这个曾代表美国全球救援影响力的机构被彻底肢解。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天,特朗普还在镜头前信誓旦旦:“美国将提供帮助!”然而现实是,USAID前官员直接在社交媒体开炮:“我们连最后一点能派去缅甸的救灾力量都被裁员砍光了!”更让白宫难堪的是,内部备忘录显示,数千名救灾人员已接到7月和9月的解雇通知,连负责协调的代理副署长都是马斯克“政府效率部”的人,这个部门的核心任务就是裁员省钱。
并且,这次裁员将令“本可以对最近缅甸地震进行响应的国际开发署最后一点残余力量”也荡然无存。 特朗普28日表示,美国将对缅甸提供抗灾援助。但国际开发署前救灾部门负责人告诉路透社,特朗普政府大规模的人员和资金削减“破坏”了该机构向泰国和缅甸派遣救灾小组的能力。
中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救援和领事保护工作。云南救援医疗队震后18小时即抵达缅甸,是第一支进入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香港特区救援队、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星夜入缅驰援,中国各地民间救援力量已经或者即将进入缅甸。目前,已有约400名中国地震专家、救援、医护人员在缅各地参与抗震救灾,中方救援队已救出6名幸存者。中方宣布向缅方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提供帐篷、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急需物资。
特朗普(资料图)
正如中国驻缅大使马珈所说:"我们不是在偿还人情,而是在守护共同的命运。" 当中国在缅甸废墟中托起生命的希望时,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动作却让地区局势持续升温。迪戈加西亚基地的B-2轰炸机群,犹如悬在伊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这次在缅甸地震中的表现也很拉胯,美媒声称,通常情况下,面对这种规模的灾难,美国应该在几个小时内就组建一支灾难援助响应小组,并尽快部署到当地。可这次缅甸地震发生的第三天,美国驻缅甸大使馆才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将为灾区提供200万美元的援助,并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个应急小组部署到缅甸,直接错过了黄金救援期,所谓的救援物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到受灾民众的手中,而美媒认为,这一切都要拜特朗普所赐。
特朗普决定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资料图)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合作项目都是无条件开放的,注重合作共赢,欢迎第三方参与,促进地区团结、互联互通、自由贸易和共同发展。相比之下,美国在该地区的项目投入甚微,并且无一例外带有附加条件,偏重安全和防务交易,服务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宣扬美国“价值观”,巩固美国关税壁垒。试问,谁需要在困难时刻不见踪影的朋友?
中国和美国在缅甸地震救援中的不同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两国在国际责任担当、国家治理理念以及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缅甸地震救援中展现出如此高效的行动能力,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中国深知,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面对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只有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