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3月30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暨“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大先生”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顺利召开。会议围绕如何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弘扬教育家精神展开,国内数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精神。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表示,在新时代,我们重新回顾教育家的故事,传承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装到学生的脑袋,不是让学生学习冷冰冰的知识,而是启迪智慧、陶冶人格、塑造灵魂,教育家精神能够鼓励教师打破传统的模式,探索AI时代的教育创新,探索个性化教学的路径,促进课堂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启发。在他看来,教师虽然不能人人都成为大先生,但是可以筑牢立身从教、教书育人的信仰之基,把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教育强国的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96岁高龄的顾明远先生深情分享了著书初衷:“这些大先生用一生诠释了教育家的爱与奉献。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路人。”顾明远先生表示,大先生就是教育家,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学习他们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在致辞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先生”的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聚焦“新路方向”“思政导向”和“价值取向”,开展系列重大工程和专题活动,积极塑造党建引领“大先生”涵育的良好生态。他表示,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擘画的蓝图为方向,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力量。
在专家探讨环节,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回忆了教育改革和与顾明远先生交流往事,高度评价了《我所认识的大先生》的重要意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孟繁华总结了顾明远先生的四大教育理念,认为“明远四句”既是教育规律的精炼总结,也是教师成长的行动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家、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深刻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品格,教育家精神崇高但并非高不可攀;教育家是具体的、鲜活的。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认为,做好大先生需要有爱的情怀、要以学生为本、更要有爱的能力。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范绪锋指出,弘扬教育精神不仅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需要,也是国家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重要体现。《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田延辉阐述了教育家精神内涵,强调其既要传承中华教育传统中“教学相长”的核心理念,又要直面当前教育功利化等现实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党委书记施克灿认为,教育家精神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今教育实践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研究院副院长高益民强调,要挖掘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注重传承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冬梅指出,教育工作者肩负时代之责,要以本领和师德应对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师大原副校长刘复兴表示,《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一书是对教育实践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当今弘扬教育家精神有重要作用。
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承办,北京明远教育学院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谢富胜、总经理李开龙主持。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度碰撞,更是一次教育精神的时代传承。与会专家们以深邃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怀,共同描绘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壮美画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持续推出系列作品,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思想力量。
据介绍,顾明远先生在《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一书中回忆了与46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介绍了大先生们的生平、他们对教育界的贡献,及其胸怀祖国、严谨治学、宽容爱生的高尚品格和风范。这些大先生有些是顾先生的老师,有些是他多年的工作伙伴,他们或为教育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或在讲台上奉献了一生。大先生们质朴的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