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3 日,Scientific Reports 上刊登了一篇很「有趣」的论文。

在这篇题为《Study of defensive behavior of a venomous snake as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 snakebite》的文章中,来自巴西布坦唐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的若昂 · 米格尔 · 阿尔维斯-努内斯(João Miguel Alves-Nunes)报道了他的团队如何用「踩踏」的方式诱导毒蛇攻击自己,来探究毒蛇攻击动作的影响因素。

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后由于其新奇的研究内容与独特的实验设计引发了学界与吃瓜群众的关注。


图片来源:Science

同月,Science 对若昂进行了专访,并在其新闻栏目中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报道。但就在今年二月,这篇文章却因违反动物实验伦理要求被 Scientific Reports 撤稿,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祖传玩蛇」

若昂玩蛇的功夫并不是他的首创。

在蛇类研究中,用手戳无毒蛇类本就是常见的互动方式。而若昂的祖师爷,也就是他老板的老板,在 1988 年的研究中首创了用自己的脚去激怒蛇类,以此研究蛇类的攻击行为。

只不过祖师爷的方法只是用脚轻轻在蛇周围制造扰动,并没有直接接触毒蛇。

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若昂使用的研究方法则激进得多-在穿上特制的护具之后,若昂在直接通过「轻踩」蛇的不同部位以观察毒蛇的攻击行为。

其所收集的 116 条蝮蛇 Bothrops jararaca 是巴西毒性最强的一种蛇类,包括 75 条成年蛇,13 条幼蛇,以及 29 条出生两周的新生蛇。

通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进行「轻轻踩踏」,若昂得以发现在温度、性别、年龄以及踩踏位置的因素对蛇咬行为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靠近蛇头,他更有可能被咬

图片来源:Science

巴西布坦唐研究所在毒蛇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布坦唐研究所以毒物以及抗毒血清的研究闻名于世。

布坦唐研究所的若昂之所以要进行这类研究,是因为全球每年有超过五百万起蛇咬事件,其中有上万起会导致人类死亡或者残疾。

研究毒蛇的攻击行为与抗毒血清,其意义不亚于研发一款抗肿瘤药物。为此,若昂对 116 条毒蛇进行了超过 40000 次踩踏。

在一次用响尾蛇的模拟实验中,毒蛇的尖牙穿透了他特制的防护靴的皮肤。

尽管若昂立即注射了提前准备的血清,但他意外地对蛇毒异常敏感,这次事故差点带走了这位年轻学者的生命。

可若昂并没有因此退却,在请了半个月病假后,他立刻开始另外一个课题,以研究为什么响尾蛇能够咬穿蝮蛇不能穿透的护具。

在 40000 次踩踏毒蛇之后,若昂发现高温会增加蝮蛇的攻击行为,而雌性与幼蛇也比成年蛇的攻击性更强,这些结果能够更好地帮助各地的防蛇咬教育,以及协助政策制定者在更热的地区倾斜更多的防蛇咬资源。

可尽管诺昂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这篇论文还是被撤稿。

蛇宝宝的福祉

经过 Science 的「宣传」,大量读者关注到了该研究使用了两周大的新生蛇以及踩踏的研究方法,并对该研究的伦理审评流程提出了质疑。

Scientific Reports 对其进行调查后,发现布坦唐研究所伦理委员只批准了用金属蛇钩按压蛇身与穿着靴子接近蛇的研究方法。

在这份伦理审评批准书中,并没允许研究人员穿着靴子踩踏蛇身。

在本文的通讯作者提供给《撤稿观察》的辩护书中,作者提到他们认为使用包裹有泡沫防护的靴子轻踩蛇身是两种被批准研究方法的结合。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发现蛇钩对蛇造成了伤害,而采用靴子轻踏是一种伤害更小的方式,所以没有重新申请伦理审评;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研究人员和伦理委员会不当沟通导致的。


若昂和他的特殊实验动物 图源:Science

而另一条被挑战的点是,伦理委员会并未批准使用新生蛇用于该研究。

对此研究人员解释道在研究中期他们申请了使用 30 条新生蛇用于该研究,但该申请由于若昂被响尾蛇咬伤,并对蛇毒过敏的经历被伦理委员会拒绝。

在研究人员将实验的执行人员变更后,伦理委员会回复了「批准」。但正是这个简单的「批准」二字,被认为是仅批准了人员变更,但并未批准新增 30 条新生蛇的研究计划。

由于新增研究对象的申请与人员变更的同时性,研究人员自以为新增 30 条新生蛇的计划也获得了批准。


图片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综合上面两项,Scientific Reports 出版社在所有作者都反对的情况下,对这项研究作出了撤稿的决定。

研究团队认为对于伦理审批合规性的问题更多的是沟通问题与程序疏漏,这些错误并未影响结果的真实性与该研究的结果,其在实验过程中也正是因为考虑到「减少伤害」的动物伦理需求,才改为自认为伤害更低的「轻踩法」,不存在主观上规避伦理监管的意图。

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在与出版社正式表达对撤稿的反对,并希望取消该论文的撤稿决定。

善待实验动物

诚然,若昂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付出了很多,并一度危及自己的生命,对其研究进行撤稿让他几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但我们不得不重申动物实验伦理审评程序的重要性。

这些看似繁琐的流程,都是建立在实验动物的血泪之上的。


1959 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用恒河猴进行了著名的「铁娘子」试验,在这个实验中,哈洛将幼猴与母猴分离,并用「铁丝妈妈」与「布料妈妈」证明了身体接触在育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推论对应的结论在人类中同样适用。

这项研究至今依然是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试验之一。但也正是这个试验,造就了一批孤僻的「自闭猴」,这在动物伦理领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直接推动美国在 1966 年出台了《动物福利法》。实验动物的保护,也自此开始正规化。


图片来源:Nature

尽管各国监管部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违反实验动物伦理制度导致论文撤稿的案例依旧频出。

2018 年,刊登在 Nature 上的一篇论文就因小鼠肿瘤尺寸显著高于动物实验伦理所允许的范围被撤稿。

这些夸张的肿瘤尺寸损害了整篇的文章的可信度,使得 Nature 编辑部在作者两次进行勘误后依旧撤下了这篇论文,这再次强调了动物实验伦理审评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们是推动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石,也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正是它们的「牺牲」,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才得以研发出拯救无数人的药物,它们,值得人类的善待。

参考资料:

Don’t tread on me: Snake paper retracted for 『soft-stepping』 technique – Retraction Watch

Researcher steps on deadly vipers 40,000 times to better predict snakebites | Science | AAAS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合作:生物学霸招聘兼职作者,待遇丰厚,有意者请发简历和作品集至邮箱:linina1@dxy.cn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