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芳杰

据扬子晚报,多位网友4月1日晚反映,深圳航空ZH9539航班当天起飞前发生乘客冲突事件,空姐劝阻时被咬伤,导致航班延误2小时。而据同机乘客透露,两名乘客打架的原因实为“琐事”,一个嫌对方“臭”,一个则嫌对方喷了香水。

4月2日,深圳航空发布消息,表示被咬伤的乘务员经救治无碍,涉事旅客被移交警方处理,也呼吁大家文明乘机出行。

在封闭的公共空间,因“琐事”失控,大打出手,这不是简单的“出洋相”,而是应严肃看待并反思的公共空间情绪管理问题。不管是飞机还是火车,都要求乘客有高度自觉的乘车规范,这既是文明素养的基本准则,更是维护出行安全的底线。如果两位乘客发生纠纷的起因属实,客观来说算是“鸡毛蒜皮”之事。但若是发生在万米高空,任由口角上升为肢体冲突,恐怕就不只是航班延误的后果,还为危害机舱安全。

将个人情绪不加管制,凌驾于公共空间之上,是一种典型的利己主义,而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近日,知名演员吴彦祖在社交平台上痛斥同机乘客光脚踩座椅,引发广泛关注。在他发出的照片里,可见一名乘客全然不顾旁人感受,将两脚踩在前排座椅中间,令人感到不适。无独有偶,在深圳的高铁上,一乘客不堪对面乘客脱鞋踩座椅,拍摄不雅行为时被对方拍打。不可忽视的是,在网络时代,不少人习惯了“隔屏互动”模式,这削弱了个人在现实交往中的情绪感知力,降低了个体责任的感知,以至于对他人被侵扰的困扰,无法共情,这可能加剧公共场合的冲突烈度。

公共空间不是私人情绪垃圾桶,个人的“松弛感”更不能逾越公共权益的红线。如何防范个体失序对公共利益的侵扰,这不仅要求提供服务的航空公司、铁路部门有足够的事前预防与应急能力优化,同时对于公众也应加强“情绪管理”的教育,引导公众在冲突中优先选择沟通而非肢体对抗。对于行为恶劣的个别乘客,除了法律的刚性约束,也应探索失信惩戒制度等方式,来强化文明自律的必要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