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号到4月2号,东部战区声势浩荡的上演了一番对台军演。
联合军演非常成功,“进逼、摄封、毁瘫、锁控”八个大字主题鲜明。让人不由得相信,台湾回归指日可待!
说起台湾回归,总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这个问题,其实在77年前,毛主席就给出了解决办法。
1948年辽沈战役,毛主席提出先把锦州打下来,把国民党的退路断了,最后再图整个东北。
该路数是不是跟今日的打台独极其相似。
台湾本质上是一个岛,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物资的岛。
如果断了除了天能给的水,以及土地能够给的粮食,想必台独分子就蹦哒不起来了。
之所以没有做到这么绝,完全是考虑到了台湾岛上,不只有台独分子,更有台湾人民。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极端主义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的。
1948年,解放战争打得火热,为了当执政党,国共两党相争。
东北就是解放战争的决战场。当时,上百万的解放军围绕在东北那片土壤上,被围在中间的是国民党,他们主要占据锦州、沈阳、长春三座城市,总人数大概在55万。
当时,解放军完全有能力包饺子,就是因为考虑到了国民党中间有人民、以及被迫成为国民党的受害者。
因此,该怎么把国民党打败、把他们驱赶出去,战略非常重要。
毛主席提出先打锦州,锦州的地理位置在当时堪称关键要塞,它处在辽西走廊,沟通东北跟华北。
只要锦州拿下来了,国民党输入物资的一大关卡也被控制住了,更重要的是国民党想靠这条要道跑到关内,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101不同意(由于历史原因101不能提)。他认为应该先打长春,理由是擒贼先擒王,他的目标就是藏在东北腹地的指挥将领。
试试告诉101,他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长春的国民党扛不住,完全可以往南跑。到时候,跟锦州沈阳的大部队一汇合,想要歼灭国民党,就难上加难了。
打长春,从5月份开始打到了9月份,跟101想象的十几天拿下长春天差地别了。看着人力物资都消耗了,101才听毛主席的话先打锦州。
到了9月份,真正的辽沈战役正式打响。从切断锦州跟外界的联系,到拿下锦州,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拿下锦州更是成了击垮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步。
在那个时间段,有非常多有远见之明的国民党早已跑到了台湾。只剩下不想跑不敢跑的人,依旧守在长春跟沈阳。
没多久,困于现实原因,长春投降,沈阳也投降了。从拿下锦州到整个东北,解放军只花了50多天的时间。
如果解放军们能够听毛主席的话,把所有兵力都集合在锦州,想必辽沈战役能够创造奇迹。
可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让人谈论起来万分惋惜。
到了今天的台湾,也是如此。
大家都想着和平统一,少伤亡,少折腾。毕竟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份子,不是中国的敌人。
可是盼了一届又一届,直到盼到了把台湾给美国拱手相送的赖清德,大家才恍然大悟和平统一这条道路,根本走不通。
赖清德在上台以后,立刻展示出了自己台独的身份,他想让台湾独立,哪怕是称为其他国家的附属品,他都不想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为此,赖清德不仅拒绝跟大陆沟通,甚至斩断了许多跟大陆正常的往来,连文化交流,他都不允许。
更让人恼怒的是赖清德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去买美国的垃圾武器,还想着把所有符合年纪的台湾民众都送上战场。
面对这样的台湾领导人,中国的确很头疼。
特别是在美国的搅和之下,中国还能徐徐图之吗?
近几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置已经非常明显了。例如琉璃群岛,这就是美国为了先是他的盟友国以及对付中国而设立的军事据点。
对台独分子来说,琉璃群岛就是他们的底气,两地相距只有600公里,如果大陆打过来,台独分子一定能够请到救兵。
先不说美国敢不敢真的插手中国内政,台独份子敢这么想,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永远都有后路。
在当时的国民党据点里,长春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之所以敢在东北腹地称王称霸,就是因为有锦州跟沈阳两条后路。
情况放在台湾身上,同样如此。
台湾跟大陆对比起来,不是一般的弱。就像是当初的国民党跟解放军对比起来,也是胳膊对大腿。
台独分子如果没有后路,是绝对活跃不起来的。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是绝对不会主动跟中国发生战争的,他们也不想被人黄雀在后。
美国想做的只是用台湾来拖住中国的发展,不想让台湾回归以后,让中国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台湾在欧美那里,永远都只是棋子。下这盘棋的人,也只有中国是绝对的先行者。
最近几年,台独分子非常活跃,东部战区的近况也是越来越火热。所有的军演不仅是展现实力,更是一种警告。
可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想要让台湾回归,绝不可能等新一届台湾领导人来谈和。
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手段,像毛主席当年那样,斩断台湾的后路,逼他们坐下来谈判。
台湾一日不回归,中国的综合规划就难以展现,中国的综合实力想要进一步提升,就必须先实现大一统。
其实说到底,台湾之所以难以回归,美国之所以一直敢插手中国内政,就是因为中国还不够强大。
不然,怎么没有其他国家去插手美国的内政呢?中国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发展壮大成如今的水平,实属难得,如果因台湾问题而被削弱国力,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对台湾问题才会谨慎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