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老者路过福建一尼姑庵,突然发现一张脏污供桌,竟是黄花梨木制作而成!便花24.8万从村支书手中买下,哪知转手后竟卖出1.15亿天价!
老者看上这张黄花梨木桌子之前,著名古董商人马末也曾尝试过买走这张桌子,但当时他口袋中确实没有多少资金,于是这件事情只能作罢。
临走前马末还对这张桌子念念不忘,他对古董的研究很深,东西的好坏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张黄花梨木桌子绝对是珍品,但就是要价太高。
好在这个村子地处偏僻,想必日常也没有多少人会来这里,于是马末就抱着以后再来的心思离开了。
这张黄花梨桌是在明清时期打造的,当时拥有这张桌子的人家也是当地的富人,只不过因为后来的战乱这户人家只能散尽家产带着方便携带的金银细软离开这里。
而这张黄花梨桌子太过沉重只能以低价卖给其他人,这张桌子历经了很多个主人,最后它也成了公有的东西。
公有的东西放在谁家都不合适,于是由村民们投票决定把这张桌子抬到山上的尼姑庵,放在那里既不会被卖掉,也不会妨碍其他人的生活。
于是这张由精品黄花梨木打造而成的桌子就成了尼姑庵中放置香火和贡品的桌台,尼姑们对这张桌子并没有太大兴趣,但来参拜的人就不这么想了。
来参拜的人难免有几个识货的,黄花梨这样名贵的东西他们怎么可能认不出来,于是便有人在村子里打探这张桌子的来历。
村民们也不在乎桌子的来历是否会有人知道,于是他们也毫无保留的把桌子的情况说了个干净,得到想要的答案后,外来人便满意的离开了这里。
之后没多久尼姑庵就去了很多明里暗里想要带走这张供桌的人,甚至还有人光天化日的就准备动手抢,不过尼姑们的态度很坚决,她们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带走这张桌子。
在尼姑和村民的阻拦下,外来者最后也只能空手而归,自此这张桌子就安安生生的放在尼姑庵中,直到出现了其他想要收走桌子的人。
最先发现这张供桌的是一个文物工作者,他虽然刚入这行没多久,但知识还是很丰富的,他刚来到这个村子就听说了供桌的事情,于是他就亲自去尼姑庵看了这张桌子。
桌子的材质确实不错,男人也询问起了它的价格,村民们不反对卖掉这张桌子,但卖掉的必须是全村平分的。
男人找到村子的村干部,问过这张桌子的价格后他瞬间变得愁眉苦脸,他早就知道黄花梨的价格极其高昂,但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他希望村民们不要知道这张桌子的真实价格。
但可惜村民们也不是好糊弄的,于是男人只能离开了这里,后来他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喜欢收藏文物的老先生,他把这张桌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老先生听到后立马驱车前往,确定这张桌子的材质后他也找到了村干部,老先生口袋中不缺钱,村长开出的价格也在他能接受的范围内,于是他便直接拿钱买下了这张桌子。
这张桌子历经百年的时光还保存的这么好,这种情况让老先生更是激动的无法言语,他听说之前马末也对这张桌子有想法,但现在,这张桌子是他的了。
后来这张桌子被卖给了其他收藏古董的商人,最后历经很多人的专卖之后,这张桌子被卖到了美国。
黄花梨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这种老样式的家具更是在市场上炒出了天价,美国博物馆也在黄花梨木的价格到达顶峰的时候选择拍卖。
这张桌子被卖出了一亿多的高价,和当年的二十多万比起来翻了百倍不止,凡是拥有过这张桌子的人无一不被这个价格震惊到。
桌子的雕刻很简单,是明朝人都喜欢的简约风格,它贵就贵在材质和年代上,即便是翻了百倍也会有人觉得值。
信息来源:《黄花梨木材的鉴别与保养》,王小云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