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一
飞机也出“硬座”了?
薄得堪比“刀片”,南方航空新换的“超薄座椅”,背刺打工人。到底有多薄?直接上图:
南航新旧两款座椅对比,前三排为新款,后两排为旧款。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从官方发布图中肉眼可见,南航此次的“座椅升级”取消了头枕,经济舱座椅背厚度少了近三分之一。
光看着,就已经让人觉得腰酸背痛了。
这款刚上新的客舱座椅,采用的是由中航工业旗下嘉泰公司生产的“轻薄型座椅”JT220E。坐过的网友纷纷表示:
“不仅又挤又硬,还又窄又直”,“短途凑合,长途快跑”。
还有网友直接贴出公交车座椅的图片,调侃南航是“公交飞机”。
图源:小红书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出谋划策”:不如直接把座椅换成360度可旋转马扎,全新极简布局,宽敞且松弛。
图源:小红书
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曾有一句名言:“只要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飞机上卖站票”。
看来,这句话从未过时。
针对此次事件引发的舆情,南航则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说明称:
网传“超薄座椅”为夸张说辞,具有误导性,按航空业界的标准称谓,应为“轻薄型座椅”。
“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
,此举可以降低飞机油耗、实现节能减排,同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好吧,舒不舒服暂且不说,更让人不满的是:
航空公司降低了运营成本,机票价格却不变。
这不是赤裸裸地牺牲乘客的舒适感,为航空公司省钱吗?
嘉泰公司董事长刘景丰接受了央广网采访时则表示:
“座椅的轻薄化并非以牺牲舒适性为代价,而是通过新材料和结构优化实现的
。例如,使用碳纤维替代传统金属部件,并通过减少冗余设计,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为乘客提供了更多活动空间。”
数据显示,JT220E在相同安装排距下,为乘客增加了1英寸腿部空间和2英寸上半身活动空间
照这么说,“轻薄化”座椅是妥妥的“双赢”?航空公司降低了运营成本,乘客获得了更多的空间?
然而,事实上没有被说出来的,是腾出来的空间,填上了更多的座位。
有民航业内人士透露,南航这第一批改座的飞机,一共有43架。改舱后,B737(波音737机型)和A320(空客A320)都将成为全经济舱机型,前者有座位186个,后者则有180个。
180个座位是什么概念?
春秋航空多数航班使用的A320客机,该机型的标准座位数是180座,而且不设头等舱。
图:春秋航空A320座位分布图
南航的价格、春秋的感受,一次飞行两种体验,你说划不划算?
这让人想起,之前民航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舱旅客对舒适度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对机票价格更为敏感”。
到最后,航空公司有恃无恐,乘客只能忍气吞声。
实际上,为了降本增效,航空公司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了。减重、增座、降耗,往往被视为三大法宝。
相较于传统座椅,采用轻薄型座椅每座可减重2公斤,每架飞机则平均减重400公斤。
据南航披露,其2024年吨公里油耗数据为2.572吨/万吨公里。那么,一趟1000公里航程的航班,减重400公斤就意味着可以节省102.88公斤燃油。
以我国国内航线每吨航空燃油5000元的基准,光是改装座椅,一架飞机每飞1000公里,就可以省下514.4元。
而燃油,一向是飞机飞行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就拿南航来说,2024年航油成本为549.89亿元,在总成本中占比达到34.46%。如果油价再涨涨,直冲40%也是指日可待。
除了使用轻薄型座椅,南航还把这些飞机的公务舱座椅拆掉,改成了全经济舱布局,意图非常明显。
毕竟,2个商务舱座椅占地面积就相当于3至4排的经济舱座椅。
其实早在2018年,南航就已经开始对31架宽体飞机进行了“减两舱、增座位”的调整。即通过减少头等舱、商务舱的座位,增加了1046个经济舱座位。
据其年报显示,当年年收入因此增加约2.7亿,效果立竿见影。
为了增加座椅还有更绝的,南航全新32K代码321ceo,更是直接在3号门前多加了一排经济舱。
图源:航空微读
因为南航321ceo载客量195座,远远小于最大载客量。所以“堵门”这一行为看似影响逃生安全,实际上是符合规定的。
南航,可谓是把“多个位置就能多赚一份钱”发挥到了极致。
想破脑袋节约成本的背后,是南航“赚钱难”的经营困境。
数据显示,2020-2024年,南航归母净利润亏损累计已达615.05亿元。尽管2024年同比大幅减亏59.71%,但仍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作为中国乃至全亚洲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2024年南航一共运载了1.65亿人次旅客,同比增长15.84%;客座率为84.38%,同比上升6.28个百分点。
尴尬的是,运的人多了,赚的反而少了。
2024年南航业绩报告显示,每收费客公里收益为0.48元,收益水平同比下降12.73%,低于东航(0.512元)和国航(0.53元)的同期水平。客运及客运相关服务毛利率为3.87%,比上年减少21.34个百分点。
对此,南航副董事长、总经理韩文胜表示,主要由于行业竞争、高铁等其他交通方式分流、旅客消费趋于理性谨慎等因素。展开来说:
一方面,面对同行和高铁的“内外夹击”,航司被迫“薄利多销”,以高性价比抢夺消费者;
另一方面,旅客倾向于全网比价,加上天气、经济形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航空的客座率并不稳定。
赚钱越来越难,也难怪航空公司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和托运行李要收费、对自带行李尺寸严格要求、不提供免费餐食等相比,座椅升级显然更加直接有效。
看着廉航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不少航空公司把“在运力增长有限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座位供给”视为扭亏为盈的绝招。
有网友调侃,这样下去,站票指日可待。
相比于“让更多人乐享美好飞行”的企业口号,“打工人,只求安全到达”在此刻似乎更加应景。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系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及监管要求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官方社媒、定期或临时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商业建议。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业人物的内容,系依据合法渠道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采访、人物传记等)做出的分析与判断,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其他建议。
因采纳本文,或受本文影响而采取的行为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智谷商业评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参考文献:
“堪比刀片”的飞机座椅,航司降本增效的新操作 Vista氢商业
飞机也要出“硬座”了? 中国新闻周刊
拆掉公务舱!南航为何爆改43架飞机 航旅圈
“超薄座椅”争议背后,南航要打扭亏为盈攻坚战 出行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