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比利时通过了谴责中国的法案,声称要对中国进行制裁。
而一直已经魔怔的东欧小国立陶宛,更是将公然中国视为威胁。同样行径的,还有瑞士、芬兰,以及丹麦——殖民地格陵兰岛都被美国觊觎了,这个欧洲小国还在莫名其妙的反华。
许多国人看到这一新闻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莫名其妙:
比利时在哪儿?立陶宛又是哪个?还有瑞士,不是造手表的吗?跟中国又有什么深仇大恨,让它跳着脚谴责中国?丹麦不写它的童话,保护它的格陵兰,魔怔的反华干什么?
是的,这些国家也许在新闻上曾有所耳闻,但大多数的国人都是十分陌生的,因为,这些国家太小了。
比如比利时,虽然位于西欧,但是只是一个人口1,000万左右的小国,立陶宛甚至不到300万人口,瑞士也差不多,虽然以钟表著名,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以旅游和金融著称的小国而已。
虽然中国并非没有这些小国的商品,但无疑是十分少见的。所以,在绝大多数国人看来,中国与这些小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而且,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与这些小国也相差悬殊,再加上我们与它相隔万里之遥,交集很少,这些小国居然跳的这么欢,蹦着脚的冲在反华第1线,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其实,这些莫名其妙跳脚反华的小国并不是少数,不仅仅是欧洲,亚洲、非洲甚至南美洲,都有各种各样的国家,也屡屡爆出反华的新闻。
在这一点上,许多出国旅行的人可能感受最深。
比如,有不少国人去东南亚或去非洲时,就会遭遇一个极其恶心的现象: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总有这些国家的官方海关人员赤裸裸地向国人索取贿赂。
而且,这种待遇甚至只针对中国人,对于白皮西方人他们总是点头哈腰,令许多国人格外愤怒。
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居然遭到了有针对性的歧视?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是我们做错了,还是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有些或蠢或坏或者都有的人,甚至因此会发出有受害者有罪论,将其理由归咎于体制问题或者中国人素质低等等。
许多国家或明或暗的对中国发表不友好言论,确实是颇为常见的现象。
当然,犹如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周边必然不可能都是友好的笑脸一样,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中,中国自然也不是黄金,人见人爱,遭遇一些对中国不友好或者指责的国家,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中国并不是唯一。
当然与此同时,有些国家对于中国的指责,尤其是西方国家,就完全是出于利益角度的居心叵测了。
而对此,美国的“一字并肩王”、“开源圣人”、“电动车的领导者”、“世界巨富”马斯克曾一语道破这些国家反华的本质:因为利益。
对于许多小国,比如前文说到的比利时、瑞士等国家,许多国人对于这些小国确实很不熟悉,十分陌生。
但是,这些小国因为历史底蕴和地理优势等原因,虽然国小人少,但却总有着一个或几个大公司,在某些产业拥有优势性地位。
也凭借这些产业公司的优势,这些国家普遍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
以北欧国家为例,北欧几个国家虽然都是只有不到1,000万人口,但是,却是欧洲乃至于世界福利最好的国家。
因为,这些国家有一系列极其著名且效益很好的公司,比如爱立信、诺基亚、沃尔沃、宜家等等。
因为这些国家本身人口就很少,只要几个世界级的公司,就足以让全国人民过上十分惬意的生活。
这种形式,自二战之后他们就已经基本确立,而且,已经享受了这样滋润的生活半个多世纪了。
然而,如今随着中国工业的崛起,几乎卷死一切的中国工业,让这些国家前所未有的感到了彻骨的寒冷。
曾经,他们凭借一个或几个专利就能吃上几十年,然而,如今中国以前所未有的科研效率和迭代速度,让这些曾经躺在功劳簿上吃饭的欧洲小国公司,开始遭遇寒冬。
他们的支柱公司,不是利润大降就是纷纷倒闭。比如,生产奔驰车标——一个车标卖几千块的奔驰公司的合作方,就在前不久宣布倒闭了。
而一个公司或多个公司的倒闭,往往犹如多米诺骨牌,会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寒冷。
最恐怖的是,中国凭借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一旦在某个产业或行业站稳脚跟之后,就会逐渐占领整个产业,并卷死除中国公司之外大多数外国企业。
这也意味着,曾经这些小国惬意的生存模式彻底被改变了,他们将不得不如东亚内卷的国家一样,靠拼效率、拼创新、拼科研,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一边是曾经躺着就能赚钱的惬意日子,一边是劳心劳力、加班加点头发挠秃的内卷,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选择上一个生活。
虽然西方国家大面积工业被卷死的情况还未出现,但是,这种征兆已经十分明显了。面对如此泰山压顶式的竞争,试问,哪个躺在功劳簿的西方国家不恐惧不愤恨的呢?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暂时而已,因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国并不是中国。
一旦中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那么,曾经激烈反对、恨不得将中国置之死地的小国们,会瞬间改变一个面貌。
它们会毫不犹豫的亲近中国,中国能在瞬间多上100多个盟友。而且,他们还会无比积极的为中国所有的行为进行最合理的解释,正所谓: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