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31日,巴黎刑事法院裁定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玛丽娜·勒庞挪用欧盟公共资金指控成立,判处四年监禁(缓刑两年,其余两年戴电子手铐“居家服刑”),以及10万欧元罚款和五年内禁止竞选公职。
由于该判决是立即生效,这意味着,勒庞将错过202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作为法国目前最热门的下届总统候选人,这场判决无疑让勒庞的“总统梦”碎了一地。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都忍不住隔空喊话:“这剧本,没有谁比我更懂!”
“法国特朗普”遭遇“政治滑铁卢”
“国民联盟”成立于1972年,从诞生开始,这个由法国“新秩序党”整合了新纳粹主义而建立的政党就带有浓重的极端主义色彩。作为“国民联盟”创始人玛丽·勒庞的女儿,玛丽娜·勒庞18岁便加入该党,然后以近乎完美的成长轨迹于2011年接任“国民联盟”第二任主席。
虽然,她上任后试图扭转政党形象,但因其纯正的极右翼血统,仍被外界视为民粹主义政治领袖的代表,玛丽娜·勒庞本人也被称为“法国特朗普”和“最危险的女人”。
政治理念上,勒庞更是与特朗普隔海呼应,“反移民、反全球化、反欧洲一体化”的主张在当前法国经济疲软、移民问题激化的社会背景下极具煽动力,使勒庞成为目前最有可能当选下一任法国总统的候选人。
当选举方向偏离“民主”的预期,“民主”背后的势力就开始蠢蠢欲动,为阻止这位“法国特朗普”掌握大权,熟悉的政治剧本又一次在法国上演了。
据媒体报道,巴黎法院在做出判决时,特别考虑了“重复犯罪的风险以及若允许被判刑者参加总统选举可能导致的公共秩序重大扰乱”。
与大西洋彼岸那个号称“自由灯塔”的国度不一样的是,法国对于使用司法手段阻止玛丽娜·勒庞参加总统大选似乎不用刻意掩饰,或者说,他们为了阻止重现“特朗普式的翻盘”,防止司法判决成为帮助勒庞登上总统位置的助力,这次他们连装都懒得装了。
特朗普“隔海共情”,批评法国司法工具化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开启了“共情模式”:司法迫害?禁止参选?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个剧情,我们美国民主党也爱这么玩!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特朗普周一回应称:“这是一件大事,我非常了解这一切,很多人认为她不会被定罪,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定罪,但她被禁止参选五年,而她是领先的候选人。这听起来像这个国家,非常像。”他不仅将勒庞案与自己的“封口费案”“机密文件门”等案件强行类比,还不忘补刀称“欧洲左翼赢不了选举,就改判对手有罪,这操作太熟了!”
今年2月,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民主提出了犀利的批评,称欧洲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群体剥夺选民意愿将极右翼政党排除在政府之外,利用司法体系维护自身统治。
当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反驳万斯是“对欧盟自由民主制度的攻击”,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仅仅一个多月后万斯就一语成谶,法国用行动证明了他是对的。
更妙的是,法国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当无法通过民主选举获胜时,就滥用法律制度来监禁对手”,恰好为特朗普及其团队插手欧洲政治提供了契机。玩转这手“围欧救美”把戏后,往后谁敢查特朗普旧账,准备扣上“政治清算”的帽子。届时民主党若想给“懂王”定罪,必将面临更严峻的舆论压力。
“被迫害的悲情反抗者”或难改自身命运
勒庞案的政治属性不言自明:2016年的旧案在十年后其民调领先时重启,时机选择耐人寻味。
作为本次事件主角,勒庞的反应则颇具戏剧性。据英国媒体报道,勒庞在法庭未宣判前就愤然起身离席,留下一句“他们想要的,就是我的政治死亡”的控诉,转身便在电视上扮演起被迫害者的角色,打出“法庭逃跑+舆论反攻”的组合拳,试图扭转局面。
然而这种悲情策略恐难奏效,即便其支持者将#Je suis Marine(我是玛丽娜)#推上热搜,尽管勒庞的律师已经宣布上诉,但法国司法系统的“蜗牛速度”早已名声在外。
据法律专家分析,按照法国司法系统的正常时间表,等二审结果出炉,2027年法国大选恐怕早已尘埃落定。
勒庞案像是一面魔镜,照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虚伪。当司法介入政治,是捍卫法治的“正义虽迟但到”,还是践踏民意的“权力游戏”?当极右翼高呼“这是民主的葬礼”,是真心维护民主还是表演受害者?
特朗普的“共情”、欧洲右翼的“声援”、马克龙的沉默,共同编织成一场大型政治行为艺术,以上种种丑态,彻底掀掉了西方政治民主的“遮羞布”。
可以确定的是,勒庞和“国民联盟”大概率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可能效仿特朗普,借口“司法迫害”来煽动民意,在法国掀起新一轮民粹主义运动,我们或许将又一次在法国街头看到所谓的“美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