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戴恩斯,这位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于3月20日抵达北京展开访问。戴恩斯来华后,与中方官员就芬太尼及持续升温的中美“关税战”等议题进行了会晤。就在戴恩斯访华期间,特朗普本人也隔空对华表态,直言美国无意与中国开战。然而,细究之下,特朗普的表态背后似乎藏着诸多“小心思”,不“打”可以,但中国得满足一个条件。



史蒂夫·戴恩斯(资料图)

戴恩斯绝非普通的美国政客,他在中国有过长达六年的从商经历,对中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共和党内也是少有的“知华派”。他与特朗普关系密切,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两人公共政策立场吻合度高达86%。此次戴恩斯访华,肩负着推动中美经贸谈判以及要求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加强管控的任务。从他自身透露的信息来看,希望中美两国能有更好的贸易关系,让美国向中国出售更多商品,从而扭转美国的贸易逆差。

然而,戴恩斯此次访华成果似乎并不尽如美方之意。从外交部公布的消息可知,戴恩斯与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面,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但美方期望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并未出现。此前,特朗普政府两度对输美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美“关税战”持续升温,中方早已表明态度,不论何种争端,都做好了奉陪到底的准备。中方欢迎戴恩斯等美国政要来华,是给双方提供对话协商的机会,但美方需拿出合作诚意,而非继续施压。

就在戴恩斯访华期间,特朗普于3月21日表态,称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战争,还辟谣称马斯克将听取美军方有关潜在对华战争计划的消息是谣言。不过,特朗普同时强调,如果战争真的爆发,美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特朗普这一表态,看似是在缓和中美关系,释放不想与中国开战的信号,但背后却暗藏玄机。



史蒂夫·戴恩斯(资料图)

回顾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在经贸领域,其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加征关税,试图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减少贸易逆差”“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例如,在第二任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对美国自身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国内经济形势愈发严峻,这也让特朗普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经贸关系。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美国长期在亚太地区推行扩张战略,不断强化军事部署,推进一系列针对中国的举措,如“印太战略”。在南海频繁开展军事演习,派遣军舰、军机抵近中国沿海侦察等军事挑衅行为从未停止。这种行动与特朗普宣称的不想与中国开战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对其真实意图产生怀疑。特朗普政府真的不想与中国开战吗?还是说,这只是一种策略性说辞,在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同时,持续对中国进行战略挤压?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此次表态,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美国国内目前面临诸多难题,经济复苏缓慢、社会矛盾激化,特朗普试图通过缓和对华关系,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缓解自身执政压力,为其国内政策推行营造有利舆论环境。同时,在共和党内巩固自身地位,展现出能够妥善处理国际关系、维护美国利益的形象,以争取党内及选民支持。



特朗普(资料图)

而特朗普所谓不“打”的条件,从戴恩斯访华目的可窥一二。戴恩斯强调中方必须采取行动制止芬太尼类物质流入美国,才能进一步推进中美贸易谈判。这看似是在关注美国国内的药物滥用问题,实则背后隐藏着政治意图。美国试图利用“芬太尼问题”为筹码,逼迫中方在经贸等问题上让步。但中方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会轻易妥协,中方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禁毒合作,在芬太尼管控方面已经采取了诸多严格措施,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妄图将责任推卸给中国,以此作为谈判筹码,显然难以达到目的。

对于特朗普的表态以及戴恩斯访华事件,我们需保持清醒的认识。无论特朗普如何表态,我们都应“观其言、看其行”。中美关系对于全球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中方一直秉持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希望与美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如果美方一味坚持错误做法,试图通过施压、威胁等手段迫使中方就范,那么中美关系难以真正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充满变数。美国若真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应摒弃霸权思维,拿出诚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中方进行沟通合作。中方也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积极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国际社会也在持续关注着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实际举措,期待中美两国能妥善处理分歧,为全球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