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5年3月31日,湖北率先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明确3个项目收费标准,为未来技术落地服务患者打下基础。
3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等价格项目,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规可依。
3月31日,湖北省在全国率先落实“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价格项目并制定政府指导价,分别为6552元/次、3139元/次、966元/次。项目价格为全省最高限价,不得上浮,下浮不限。
# 意义分析
2025年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路径已经铺好。
湖北省医保局于2025年3月31日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这一举措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医疗行业的意义:此前脑机接口技术因收费模糊难以大规模临床应用,定价之后医院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能够更积极地开展相关服务。
明确的价格体系让医疗机构在采购脑机接口设备耗材和发展相关技术时更有信心,不用担心因价格问题导致的成本难以控制和收益不确定。
对患者的意义: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可用于治疗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未来还可能拓展至帕金森、癫痫、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定价后的临床应用推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带来康复的希望。
对产业的意义:医保定价相当于官方对脑机接口技术临床价值的认可,给企业传递了积极信号,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价格机制的确立意味着产品从试验品转向“订单逻辑”,企业可以依据明确的价格测算回报,进入规模化采购和营收模型。
对全国范围的意义:湖北的医保定价为其他省市提供了“有据可循”的范例,大幅降低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的谈判与试点门槛。
# 国内脑机接口企业盘点
创新医疗
参股博灵脑机,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底层技术研发。博灵脑机成立于2021年,由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和上市公司创新医疗集团共同出资成立。
今年5月,博灵国内首款穿戴式脑机智能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即将上线,受益人群包括但不仅限于脑卒中、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
目前,该产品已在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医院和杭州市一人民医院等。
对于居家康复的偏瘫患者,仅需2分钟即可独立完成穿戴,无需家属或护工协助,极大降低了护理成本。
患者可在家中连续使用4至6小时,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边用边练。每台设备均能够精准记录并存储患者的使用数据。
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和数据的积累,系统会不断优化校准,使设备更加贴合患者需求。除此之外,博灵脑机还研发了手部康复训练系统、神经信号采集系统等产品。
爱朋医疗
依托脑机接口柔性传感器、智能算法等三大技术支持,爱朋医疗旗下子公司朋睿脑科学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认知训练、睡眠监测等脑疾病数字化诊疗产品及平台的研发与创新。
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技术革新,朋睿脑科学专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发了多模态ADHD行为训练系统,这套针对ADHD儿童在院内、居家训练数据管理分析的综合平台,采用科学脑电监测、多模态干预训练等方式,帮助儿童逐步改善多动及注意缺陷行为,提升注意力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以无创神经调控为切点,爱朋医疗参股并合作销售的常州瑞神安耳迷走神经调控系列产品——耳甲迷走神经刺激器(tVNS501)通过精准刺激耳甲处迷走神经,可显著增强蓝斑和孤束核的激活程度,有效调节大脑活动并优化脑功能环境。
产品设计分为家用型与医用型两大类别,既适用于失眠、焦虑等状态的日常管理,又能辅助治疗慢性疼痛、癫痫及卒中后康复等临床病症。
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瑞神安的植入式可充电脊髓刺激器系统(SCS)将电极植入椎管硬膜外腔或周围神经附近,通过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发出电脉冲信号,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是一种微创可逆、疗效确切、绿色安全的神经调控疗法;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VNS)通过发出电脉冲信号刺激颈部迷走神经,适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辅助治疗。
三博脑科
3月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上,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又迎来两项重大合作进展。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同启动了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全面战略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合作四方将发挥各自在脑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的深厚积淀,共建“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面向重大脑疾病诊疗需求,围绕脑机接口,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侵入式智能脑机系统;围绕神经工程,研发脑电信号采集、脑成像等神经科学新技术和新设备;围绕脑重大疾病基因治疗,推动在难治性抑郁、疼痛、癫痫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此外,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上,由三博脑科牵头,联合昆迈医疗、华科精准、和泽启元、北科睿新等五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场景平台,合力打造突破性的脑机接口创新转化链条。
诚益通
诚益通自2020年起深度布局脑科学领域,发展至今逐步形成“非侵入式+侵入式”双路径发展策略。在非侵入式领域,公司依托全资子公司龙之杰的康复产品矩阵,将脑机接口技术融入现有设备,推动功能升级。
2024年7月10日,“脑机接口首款样机展示发布会”成功举办,三款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神经康复产品样机正式亮相,分别是脑机接口认知康复系统、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系统,及脑机接口上下肢主被动康复系统,产品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龙之杰现有的康复产品进行了融合升级,并在应用场景中展现了核心技术亮点。
近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脑机接口业务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个方向:
在非侵入式方向,公司现阶段主要是持续推进和龙之杰现有康复产品进行融合,实现现有康复产品的功能升级,相关产品在筹备注册阶段;
在侵入式方向,公司将持续与知名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相关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期在该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目前该公司康复医疗相关脑机接口产品正在筹备注册阶段。
翔宇医疗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目前,公司已成立Sun-BCI Lab脑机接口实验室,并打造四大类产品体系,涵盖了脑电采集装置(Sun Link)、脑控产品(Sun Brain)、生活场景类产品(Sun Live)、自研算法(Sun Dip)。其中,脑电图机、脑电采集装置、精神心理类产品预计下半年可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未来3至5年内,公司研发重点将围绕AI算法、脑机接口技术、具身智能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技术、VR/MR技术、以及端到端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展开。
脑机接口领域,公司还将重点研发神经反馈、认知筛查、睡眠障碍干预、新生儿脑电监测等方向的设备,同时推动现有运动康复类产品和认知类产品的智能化升级迭代,引领智能医疗新未来。
科大讯飞
2018年,科大讯飞与同济大学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强强联手,致力于优势互补,共建“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展“脑与脊髓相关科学领域的认知障碍、麻醉、运动障碍”等前瞻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探索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机会。
2019年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讯飞云创与公司董事、副总裁胡郁、华南理工大学博导李远清、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投资设立脑机接口公司——广州华南脑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核心技术包括HNNK脑机接口技术,产品有SereniBrain宁脑、LINAO正念冥想等。
SereniBrain宁脑,是为晕车晕船晕机者研发的脑机接口正念冥想系统,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和神经反馈原理,帮助改善出行体验。精准采集脑电数据,脑电信号分析 ,评估正念冥想状态,视听觉场景变化 ,构建神经反馈,减弱感觉冲突 ,减少出行不适。
此外,公司提供的市场服务还包括以下内容:脑机AI鼠标、头戴式脑电交互系统、轮椅控制系统等。
2024年12月,天眼查App显示,合肥脑波脑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池静,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电子产品销售、货物进出口、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等,由脑波(深圳)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科大讯飞股东安徽言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紫荆华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冰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 市场发展
作为前沿领先科技,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类。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安全性上较侵入式具有显著优势,这类系统通常采用可穿戴设备形态,通过头皮电极采集经颅骨衰减后的混合神经元信号,从而实现脑电信息监测。
侵入式脑机接口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 的研究数据,预计全球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1604.4亿美元,并预计从2025年到2030年将以1.4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应用趋势:该技术在治疗睡眠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瘫痪患者以及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适用性较高,在恢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脊髓损伤和中风等病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沟通能力方面具有更高的保障性。并且技术一直在进行创新迭代。
2024年5月,CorTec获得了美国 FDA 对其闭环脑机接口的 IDE 申请的批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评估CorTec的Brain Interchange 植入系统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专注于一种利用皮层刺激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新型中风康复治疗。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全球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预计为3.686亿美元,并预计从2025年到2030年将以9.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主要市场驱动因素包括需要神经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全球老年人口上升,以及相关技术发展。
应用趋势:脑机接口(BCI)能够帮助患有瘫痪、癫痫、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患者实现独立活动,例如操作轮椅、假肢和其他各种设备。因此,市场参与者和大学正在开发脑机接口以满足这些需求。
2025年3月31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张复伦团队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Gopala Anumanchipalli 团队合作,在 Nature Neuroscience 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体开发了一款无声脑机接口,并将其植入一名 47 岁女性患者的大脑中,这名患者四肢和躯干瘫痪,在一次中风发作后已有18 年无法发声。
研究团队让患者在大脑中用意念讲出包含 1024 个独特词汇的完整句子,同时用她的大脑活动训练了一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这些大脑活动利用植入该患者言语感觉运动皮质的电极进行记录。
研究团队随后使用该模型以 80 毫秒递增的速度解码在线语音,与受试者的发声意图同步,再生成用受试者受伤前说话片段训练的模拟她声音的音频。
2024年,北美脑机接口市场占据了最大的收入份额,达到48.43%,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在脑设备方面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众多的临床试验。
当前,医疗健康领域为脑机接口的主要应用场景,覆盖神经疾病诊断、康复治疗及功能替代等领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大约8200万人受到痴呆症的影响,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2亿,未来几年脑机接口的潜在需求十分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