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又至清明前夕。回首去年此时,中国女排已然奔赴漳州,开启紧张而充实的集训之旅,全力为新赛季的各项赛事厉兵秣马。然而今年,情况却截然不同,眼看清明三天假期即将来临,可中国女排新任主教练的人选,却依旧如雾里看花,迟迟未能官宣。即便是假期结束,是否能迎来这一关键任命的揭晓,目前看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禁让人满心疑惑,究竟为何今年中国女排的选帅之路,会如此艰难曲折?细细探究,或可归结为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原主教练由于身体抱恙,无奈之下选择不再执掌教鞭。这一突发状况,犹如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瞬间打乱了中国女排既定的教练团队布局,使得选帅工作不得不仓促启动,在短时间内寻找到一位能扛起重任的继任者,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当下的中国女排,基于多种因素考量,短期内并不会聘请外教。在国际排坛,诸多强队都借助外教先进的执教理念和训练方法实现了实力的飞跃。但中国女排此次选帅将目光聚焦于国内,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选择的范围。要在国内教练群体中精准找到契合中国女排发展需求的人选,并非易事。
其三,可选择的范围本就狭窄,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人选其实早已确定,当下不过是在走既定流程。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存在诸多尴尬之处。曾经在女排教练领域有着一定资历的教练们,纷纷有了新的去向。
刘晓明投身于女排后备人才训练营,担任起主教练一职,专注于为中国女排培养未来之星;匡琦刚刚接过北京女排的教鞭,开启新的执教征程;陈方也已成为天津女排的主教练,致力于带领球队再创佳绩。这些教练的分流,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候选人队伍进一步缩水。加之排管中心在选帅过程中设置了年龄这道门槛,更是让符合条件的人选范围大幅缩小。
目前,排协手中的名单里,主要候选人仅剩下赵勇、施海荣和王之腾。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施海荣和王之腾都未曾有过执教国字号队伍的经历,在国际比赛的舞台上也缺乏历练。对于中国女排这样一支在国际赛场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队伍而言,丰富的国际大赛执教经验至关重要。
如此一来,从候选人的经验匹配度上看,似乎就只剩下赵勇一人相对更为合适。这一局面,难免不让人产生怀疑,难道排协在选帅的条件设置和流程推进上,是有意为之,为赵勇量身定做了这场选拔?
中国女排选帅工作的扑朔迷离,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大家期待着排协能够拨开重重迷雾,做出最适合中国女排发展的选择,让这支承载着无数荣耀与梦想的队伍,在新帅的带领下,重新焕发生机,再次驰骋于国际排坛的巅峰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