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台海雷霆军演震撼美国,智库警告美军常规战力已难敌中国,并鼓动特朗普发展5000吨级战术核武,应对"中国威胁"。但面对中国反舰导弹与防空体系,美军西太平洋战略优势不再,美国又该何去何从?



【解放军举行“海峡雷霆-2025A”军事演习】

近日,一场解放军对台“48小时雷霆行动”,引发了关于亚太地区战略态势的大讨论。这场演习似乎像一把尖刀,直直插入美国高层的心脏,让他们痛苦地意识到:在常规武器的领域里,他们已无法轻易打赢一场与中国的战斗。

根据福克斯新闻的报道,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及一群有影响力的保守派,就此事纷纷警告:如果印太地区爆发战争,美国可能在战术核武器领域遭遇严重短板,对中国难以形成有效遏制。

他们假设了一个极端场景——中国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美国在关岛的空军基地,造成3000多人伤亡,而美国则面临,没有可以有效反击的战术核武器的窘境。



【解放军大方展示东风-26核常兼备导弹】

面对这样的担忧,这些保守派纷纷向特朗普建言:美国亟需生产5000吨级的精确制导战术核武器,以便在亚太地区压制中国。而且,他们热衷炒作“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正在发展高超音速核导弹,而美国的核武器明显落伍,急需更新。

然而,对此,中国外交部始终坚守立场,多次重申中国的核政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将核力量维持在保障国家安全所需的最基本水平。美国这些年老是拿“中国核威胁”来说事,只不过是想给自己扩大核武库、追求绝对战略优势找个理由罢了。

至于,什么是战术核武器?说白了就是,与战略核武器相比,战术核武器被设计用于战役级别的军事目标,如攻击敌方阵地或战区,而非直接攻击敌国本土城市。

据悉,美军在欧洲部署大量战术核武器,如今升级为B61-12型号,主要用以对付俄罗斯。然而在亚洲,相似的策略似乎困难重重。



【F-35投掷B61-12核弹】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的B61战术核弹,需要战机携带至目标附近投放,这意味着F-15、F-16或F-35等飞机,必须直接飞至敌人上空实施攻击。

在冷战那会儿,这种打法在欧洲那块儿小地方还行得通,但要是放到太平洋这片大海域,可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更不用说,美军航母的行动半径虽大,但面对中国现代反舰导弹威胁,进入南海已是高危操作。

而传统基金会的焦虑,更是源于美国过去数十年间,侧重于研发铁炸弹式的战术核武器,而忽略了中程弹道导弹的开发,结果使得美国在面对“中国可能用战术核武器摧毁关岛”的假想情况下,显得无计可施。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航空力量,即便拥有如F-22和F-35这些先进战机,在中国不断发展的防空反导体系面前,胜算也不是很大。



【在西太平洋美军航母优势不再】

而美国曾经的制胜法宝——航母战斗群,在冷战后期以至21世纪初,一直是美军维系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一个航母战斗群所携带的上百架战机,足以震慑大多数国家。

但如今,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经对美军构成了有效威慑,使得亚太地区的军事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

再来仔细观察美国的军工产业链,我们发现,尽管其工业基础依旧深厚,但结构性衰退已经开始显现。在某些关键军事技术领域,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激烈竞争。

中国的航空工业近年来迅猛崛起,不仅大幅缩小了技术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超越。以歼-36的出现为例,它们标志着中国空军力量的革新与腾飞。

综上所述,在西太平洋这片复杂而关键的战略舞台上,美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航空工业迅猛崛起实现超越】

即便是在理论上,美军若胆敢对解放军动用战术核武器,其面临的不仅是来自军事上的反击,还有可能导致其,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势力范围的全面溃败。

关岛、夏威夷、日本这些长期以来,被视作美国在太平洋的桥头堡的地区,他们的安全稳定也将岌岌可危。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战争狂热分子真的走出疯狂的一步,他们恐怕将无处可逃,成为全球公敌。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有可能会联手,追捕那些下令发起核攻击的人,确保他们为自己的疯狂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美国而言,一味倚仗核武器的威慑力,恐怕已很难保证有效,如何调整战略思维、应对崛起中的中国,将成为其未来亚太政策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而和平始终是解决问题的基石,通过对话与合作,来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才是构建稳定地区秩序的长久之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