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1年的一天,在人潮涌动的湖南长沙市宝南街,一位身着长衫的男子正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往家走,突然,嘈杂的人群里有人喊道:“毛泽东!”



长衫男子正是刚刚从书店走出来的毛主席,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下意识地回头,只见喊话的人竟然是一个贼眉鼠眼,戴着帽子的人,这副打扮肯定是特务无疑了。

毛主席本想扭头迅速离开,但是对方已经注意到了他,而且那个特务的腰间挂着枪,本以为这次在劫难逃,肯定会被抓捕,却不想那个特务竟然拽住他问道:

“你认识毛泽东吗?带我找到他赏你5块大洋!”

毛主席与赵恒惕的恩怨

1921年8月3日,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来自湖南的毛主席与其他12位代表们完成了最后一次会议,中共一大南湖会议顺利结束,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毛主席在会后回到了湖南长沙,按照中共一大会议的要求,开始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在他的努力下,长沙共建立了24个工会,4万多工人参与其中。


赵恒惕

正当毛主席带领着工人们如火如荼地搞运动的时候,危险也在慢慢逼近,他的行为引起了湖南新任省长赵恒惕的不满,欲除之而后快。

赵恒惕,1903年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和阎锡山是同学。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于1912年4月任第八师十六旅旅长,后来在危难时刻被湘军总司令谭延闿所救,从此追随他,成为其心腹,颇得谭延闿的信任。

1921年4月19日,赵恒惕坐上了湖南省省长的宝座,新官上任的他为了巩固地位,杀害了许多工人运动领袖,而他最想杀的自然是毛主席。

实际上两人的恩怨由来已久,起因就是1920年那场以轰轰烈烈开始,却以惨淡收尾的“湖南自治运动”。



1920年6月11日深夜,本该安然入睡的长沙人民却毫无睡意,只因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已经率军兵临城下,此刻城中一片混乱,众人皆惊恐万分。

面对赫赫威名的湘军,湖南都督张敬尧自然不敢与之战斗,趁乱率兵狂奔而去。

得知北洋军阀的走狗张敬尧弃城逃跑后,长沙人民皆欢欣鼓舞,庆祝驱张运动的胜利,毛主席也喜上眉梢,开心地说道:

“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当众人还沉浸在赶走张敬尧的喜悦中时,更大的喜事来了,7月22日,湖南最高长官谭延闿宣称将采取“湖南自治,还政于民”的政策,一时之间百姓皆奔走呼告,共享这个好消息。

“湖南自治”这个想法也赢得了青年毛泽东的支持,就在他畅想着不久就会诞生一个“湖南共和国”时,谭延闿的所作所为却给了他狠狠一巴掌。



谭延闿提出湖南自治的根本目的是获取民心,让众人跟他一起对抗中央军阀,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为了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他要实行官办自治,新的湖南宪法必须由政府来起草,对此毛主席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应该搞民办自治,宪法应该由全体湖南人民共同决定。

为了让谭延闿在湖南实行人民自治的政策,毛主席首先在《大公报》公开发表了建议书,然后在10月10日这天,领着两万多群众冒着大雨上街游行,并向谭延闿递交了《请愿书》。

就在谭延闿苦思冥想要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时,他却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这个趁人之危的人自然就是他最器重的爱将赵恒惕。

当初谭延闿率兵攻进长沙城的时候,曾承诺赵恒惕,进城之后要让他当湘军总司令,然而登上湖南省长的宝座后,谭延闿却反悔了,这直接导致了赵恒惕的叛变。


谭延闿

当湖南民众轰轰烈烈搞自治运动时,赵恒惕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谭延闿的身上,他一直想找机会将其拉下马,恰好此时谭延闿与孙中山发生了矛盾,赵恒惕抓住时机,一番运作后将他赶出了湖南。

谭延闿走后,赵恒惕本该顺理成章坐上湖南省长的宝座,但是赵恒惕此人却十分爱惜羽毛,怕别人说他恩将仇报,是个白眼狼。

因此大费周章让人在省议会上推举他为省长,以此证明他当上省长是民心所向,此举受到了毛主席的强烈抨击。

谭延闿当政的时候没有给毛主席好脸色,新上任的赵恒惕更不会对为人民发声的毛主席客气,他曾当众说:

“江山是老子打下的,岂能拱手让人?要是再来个毛泽东,还有我的立足之地吗?”


赵恒惕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赵恒惕给毛主席强加了“捣毁省议会”的罪名,希望他能知难而退,不再领导工人进行游行,殊不知此举竟然直接将毛主席逼上了梁山。

2万大洋悬赏毛主席

“湖南自治”的失败让毛主席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想要依靠腐败的政府官员去实现民主自治是天方夜谭,他必须寻找一种新的途径。

1920年11月21日,前往萍乡考察教育的毛主席躺在冰冷的小旅馆里,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他久久无法入眠,他一直在想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自治,突然他想到了蔡和森主张的共产主义。

1921年11月,当赵恒惕正稳坐湖南省长的宝座,美滋滋地享受权利带给他的快感。

刚刚在浙江嘉兴参加完中共一大会议的毛主席却杀了回来,这次他不再带领群众游行请愿,而是直接领导起了声势更加浩大的工人运动。



这对于赵恒惕而言无异于是在老虎头上拔毛,他彻底怒了,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毛主席。

然而派了几波人出去都没找到毛主席的影子,为了拔掉这颗心头刺,他直接给出了2万大洋的高额悬赏,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定会找到毛主席的踪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本来对寻找毛主席之事懈怠敷衍的特务们,得知抓住他可以拿到2万大洋后瞬间来了精神,恰好此时有人举报称在宝南街发现了毛泽东的身影。

特务们顿时喜笑颜开,连忙夺门而出向街上奔去,然而等众人到了宝南街时,开心的脸瞬间垮了下来,街上人潮涌动,熙熙攘攘,这么多的人怎么找毛泽东。

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没有见过毛泽东,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

当众人愁眉苦脸,感慨2万大洋拿不到了的时候,一位特务突然出声说道:“我有个办法!”


特务

众人一听都来了精神,催促他赶紧说,那人却故作玄虚地说道:

“像毛泽东这种狡猾之辈,用寻常的方法根本抓不住他!”

“那用什么办法?”众人异口同声问道。

那个特务说:

“很简单,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按常理找人要悄悄地找,但我们这次就要大张旗鼓地找,既然他在这条街上,那我们直接在这里大喊他的名字,人一旦听到自己的名字,肯定会下意识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众人都点头表示赞同,然而此时却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毛泽东在长沙这么有名,肯定很多人都认识他呀,说不定现在这条街上就有很多认识他的人,我们喊毛泽东,那些认识他的人肯定也会朝我们看呀!我们如何分辨哪个是毛泽东呢?”

“找到认识毛泽东的人不就是找到了线索吗?只要有线索,还怕找不到他吗?”这位特务敲着对他提出疑问的那个特务的脑袋说道。

在这位特务的安排下,每两名特务组成一队,分散开来,在街上不同的地方大喊:“毛泽东!”

无巧不成书,毛主席此时恰好还在宝南街上,原本此刻他应该已经到家,但是刚刚路过一家书店,这对于酷爱读书的毛主席而言是致命的诱惑。

他忍不住进去看了会书,刚走出书店,正快步朝家走去,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喊他的名字,下意识地转过了头去,却发现喊他的人竟然是两个特务。



那两名特务此时离他很近,正直勾勾看着他,他们都带了枪,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根本跑不掉。

一时之间,脑中千思百转,他突然意识到对方可能并不确定自己就是毛泽东,如果对方已经确认了他的身份,刚刚离得那么近,对方直接就将他抓捕了,根本不会在这里大声叫他的名字。

他既然已经回头,且引起了对方的注意,此时如果不做点回应,肯定会让对方以为他心虚,这样更加可能暴露身份,再三考虑后,他决定给对方来一个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毛主席强迫自己挤出了一丝微笑,然后走向特务开口说道:“你们也在找毛泽东吗?”

对方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他会这样说,只能如实回答:“是呀,你认识他?”

毛主席哼了一声,生气地说:



“我当然认识他,他之前借了我一笔钱,好长时间了都没还我,我正准备去他家要账呢!看他这回往哪跑!”

特务听到此人不但认识毛泽东,还知道他家在哪里,瞬间乐了起来,连忙拽住他说道:

“既然这样,那你带我们一起去吧,我们也要找毛泽东,如果找到他,我们给你5个大洋!”

毛主席笑了起来,欣然答应,高兴地带着两人穿过人群往前走去,等三人来到一座破旧的楼房前,毛主席停下脚步,对两人说道:

“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先上去探探路,咱们一起上去肯定会惊动他,他一会要是跑下来,你们记得帮我拦住他!”

特务点点头,表示同意,然而两人在楼下等了好久,根本没有人跑下来,而上去要账的那个人也没影了,突然,一个特务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道:“上当了!”



然后快步向楼上跑去,楼上空空如也,只留下一扇破旧的后门在无情地嘲笑两人的蠢笨。

在这一次的交锋中,赵恒惕完败,而他与毛主席的恩怨纠葛还远远没有结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25年8月28日深夜,湖南韶山夜色浓重,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四位村民抬着一顶轿子匆匆赶路,轿子里坐着的正是乔装打扮后的毛主席。

就在几个小时前,毛主席正在和妻子杨开慧一起吃晚饭,突然外面一个人飞奔进来说道:



“快逃吧!赵恒惕派出了团丁要来抓你!”

闻言,杨开慧催促毛主席赶快离开,但是毛主席却没有半点慌张,他转头对妻子说道:

“再给我添碗饭来,记得多放辣椒!”

其实自从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后,毛主席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随着农民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他在人民心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这让赵恒惕无法忍受,他多次派人抓捕毛主席,但每次行动都扑空。

直到这次,当地一些看不惯毛主席的土豪劣绅知道他与赵恒惕有恩怨后,便偷偷派人前往长沙给赵恒惕报信。



赵恒惕得知毛主席所在的位置后,下定决心要置其于死地,他不再寄希望于活捉毛主席,而是下了就地处决的命令,他派出一队士兵带枪赶往韶山。

与此同时命令韶山当地政府封锁道路,防止毛主席再次逃跑,这件事被政府中一名叫郭鹿宾的同志知道后,急忙将消息送出。

为了保护毛主席顺利离开韶山,当地百姓将他打扮成了一个郎中,然后用一顶轿子将他成功送出了韶山。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首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长沙》正是毛主席从韶山逃脱,来到长沙后所作,当时的他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因此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曾无数次身处险境,但万幸的是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最后带着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的一代伟人毛主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