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当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那支名为《降妖除魔》的震撼视频,首次呈现台北街景、台当局领导人转移路径乃至导弹精确打击模拟画面时,岛内许多人才真正意识到:战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随时可能从屏幕中走向现实的存在。

这支视频不同于以往常规的军演宣传,它不是展示军容,也不是表演武器,而是一次赤裸裸的实战预演、心理战的顶级演绎、乃至未来战争形态的“可视化宣告”。台北101大楼、中正区街道、警车护送战车的片段、以及卫星视角精准锁定台北市政核心区的导弹模拟攻击画面,无一不是对“台独”势力发出的前所未有的明确信号:你的每一个动向,都在我的眼中;你的每一条后路,我都已经掌握。



过去,解放军对台展示更多停留在“战力绕飞”“舰机逼近”层面,留有余地、点到为止。而这一次,《降妖除魔》直接从军事层面切入心理层面,从战术震慑跃升为战略压迫,从常规警告迈向全局锁定,其内在逻辑清晰无比——台湾不是局外人,而是战区核心;台北,不是例外城市,而是优先打击目标。

台军退役少将栗正杰一针见血指出,视频中选用的“汉口街”并非随意取材,而是象征着台“万钧演习”启动时台当局领导人撤离路线的敏感地带。如果视频内容属实,那么意味着解放军对台岛战时应变计划已掌握至战术级别的细节,甚至精确至某一栋大楼、某一个街口、某一支护送编队。这已经远远超出情报收集的范畴,进入对敌“全域感知+点穴打击”的作战层级。

此类高精度、高仿真、具象化的视频释放,在心理上对台当局形成极大压迫力。比起飞越“海峡中线”的战机、停靠东南海域的航母、包围式的舰艇编队,这种“我们知道你在哪、你准备往哪逃”的精准战术模拟,更像是一记不动声色却直击心脏的冷兵器。



可以说,这是大陆对“台独”分裂势力一次毫无保留的斩首式战略展示:我们不仅能打,而且知道该打哪里;我们不仅准备好了,而且随时可以动手;我们不会等待你宣布“法理台独”,你一旦越界,我们便直取首脑机关、先斩指挥中枢。

在当前岛内仍沉浸于“选后幻觉”与“美国背书”的背景下,这种具象化打击预警尤为震撼。民进党当局不断对外鼓吹“美日安保框架”“抗中保台神话”,妄图以国际舆论塑造“安全幻觉”。但视频中台北街头警车掩护、导弹破空而降的画面清楚说明:真正的战时场景,不是外交酒会里的承诺,而是爆炸声中指挥所的存亡。

如果说以往的军演还留有“以打促统”的政治余地,那么现在的模拟打击已经说明:一旦战争爆发,打的是体系、斩的是头目、夺的是控制权。这才是“联合演训”的真正内核——不只围岛,更是锁心,不只控空,更是点杀。

岛内舆论对此的反应分裂明显。一边是绿营舆论拼命洗白,继续将解放军军演标签化为“恫吓”“秀肌肉”;另一边则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战争的距离,比我们想象得近得多。”LNG船被迫掉头、天然气即将耗尽、海峡航线被切断,能源安全和军事压迫同步进行,经济民生与政治安全已无法切割。

从解放军东部战区的战略构思来看,围岛不等于拖延,而是压缩。其意图从未是长期拉锯,而是“打一场快的”,首战即决、直取核心、压制反应链条。这种打法的核心不在“打不打”,而在“能不能迅速瘫痪整个指挥体系”。而《降妖除魔》中的台北市景,就是这一战略的具象化版本。



一旦台当局误判形势,将和平寄托在外国航母、将生存寄托在外国政客,等来的就不会是支援,而是沉默。在真正的战场上,没有任何外援能在15分钟内突破火箭军的“对岛斩首打击”部署;没有任何援军能抵达被导弹重创后的台北市政核心。在这一点上,视频中那颗“虚拟导弹”已经说得够清楚了。

两岸摊牌的速度,正在加快。国际局势的复杂化、美国对外政策的自保倾向、民进党当局不断挑衅的动作,正在把台海一步步推向临界点。而解放军没有犹豫,它用视频做出回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切看你们怎么选。

这不是恐吓,这是现实;不是心理战,这是前战通知。当导弹影像出现在台北街头,那一刻,任何政客的嘴炮都已无力遮蔽战争的天幕。和平,不是靠嘴争来的,是靠政策做出来的。倘若“台独”分裂势力执意逆行,那些如今在视频中的场景,或许将成为明天的现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