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间学会好好说话,才能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谐。
01.爱发脾气的女人,
其实是最顾家最操心的人
前几天去表姐家,还没进门就听见屋里传来表姐的怒吼声。
“儿子,我说了多少遍,你玩完的玩具放回玩具箱,看完的书摆回书架,听不懂吗?”
“老公,我做饭的时候说了,让你把洗衣机的衣服拿出来晾,怎么还在洗衣机里?”
“你们两个一天天能不能懂点事儿,什么都要我千催万请才能去干吗?”……
我轻轻敲门,表姐一边开门引我进去,一边还在催促他们干活。
平常温柔的表姐在家里竟然这么凶,我没忍住问了她一句。
她无奈地说:“哎,我也没办法,家里都这么乱了他们还不自觉,我要是不吼他们根本不会干,吼完他们也没干多少,还要埋怨我。”
表姐说,每次吼完她心里也不好受,她也羡慕那些岁月静好、轻声细语的家庭氛围,可现实让她不得不如此。
她操心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从一日三餐到孩子的学习,从家庭卫生到各种琐事,她都力求做到最好。
她担心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未来;担心老公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家庭,感情变淡。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表姐这样的女人。
她们经常发脾气,总喜欢吼老公、吼孩子,看上去是家里最凶、最厉害、最强势的那个人。
但其实,她只是将家庭的责任扛在了自己肩上,反而是最顾家、最操心的那个人!
就像《非暴力沟通》里说的那样:
“每一种愤怒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期望和需求。”
她生气老公抽烟喝酒,是知道这些行为有害健康,不想看到老公糟蹋自己的身体。
她生气孩子只想看电视出去玩,是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前途,希望孩子未来能过得更好。
她生气说了无数次的话还没有人听,是因为她希望家庭成员可以认真对待、共同维护好这个家。
很多时候,一个女人的吼声,不是为了指责和批评,而是为了提醒和爱。
所以,不要误解这样的女人,她们其实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凶巴巴的外表下,是一颗温柔而操心的真心。
02.人的一生,都在为情绪买单
《黄帝内经》中说:“百病生于气。”
人的一生,都在为情绪买单,90%的病都和情绪有关。
研究显示,爱发脾气的人罹患心脏病死亡的概率比善于控制情绪的人高出19%,心梗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增加4.74倍。
若是太容易生气,经常为一些小事情绪失控,动不动就大吼,首先会影响健康,让自己的身体亮起红灯。
其次,虽然发脾气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是为了家人着想,若是频率太高,也容易让家人陷入负面的条件反射中。
一旦观察到有人情绪不对,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陷入恐慌,战战兢兢。
长此以往,家人间的相处模式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前几天在网上刷到个视频,感触很深。
小男孩红着眼睛对妈妈说:
“你正常说话是很好听的,不叫骂。如果你‘啊啊啊’这样子乱叫,绝对是骂。
你如果再骂一下,我就把你的爱取消一点,越来越少,你就在我心中排不上号了。”
孩子的话语虽然直白,但也表达了他最真实的感受。
在妈妈失控的吼叫里,他体会不到深藏其中的担心和爱,只能感受到言语表面的指责和愤怒,这让他觉得委屈和害怕。
这让我想起了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做过的一个实验。
他把两只刚出生的小羊羔,放在不同的环境中。
一只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生活,每天无忧无虑的。
另一只旁边则栓了一只狼,很快就死去了。
这只可怜的羊从一开始就陷入极度惊恐的状态,即使它明知道狼根本碰不到它。
但它只要看着这个恐怖的东西,就完全吃不下任何食物,最终因情绪崩溃而死。
情绪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若是一个家总是充斥着负面情绪,这个家也不会有多幸福。
反之,若是一个家中满是温和沟通和彼此体谅,这个家自会越过越好。
福田健在《谁说我们不能生气》中写道:
“生气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只是,你需要一点技巧,来规避生气带来的恶劣影响。”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适度的发脾气,是在表达情绪,提出需求。
但如果超出了界限,例如摔东西或是直接上升到辱骂性言语,只会让事态脱离掌控。
不仅让自己变得更加愤怒暴躁,也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只有从怒气中挣脱出来,跳出负面情绪的泥淖,正确和家人沟通交流,才能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0真正幸福的家庭,
都守好了这3条原则
亚里士多德曾说:
“谁都会生气,没什么大不了。但如何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适当地发完脾气,可就难了。”
“刀子嘴豆腐心”说起来简单,但大多时候,言语的接收者能感受到的,只是“刀子嘴刀子心”。
在这个世界上,家人是为数不多能陪我们一直走下去的人,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让失控的情绪,伤了彼此的心。
真正幸福的家庭,都守好了这3条原则,差一条也不行。
- 停止内耗,接纳情绪
作家富兰克林说:“一个坏苹果,足以弄坏一筐苹果。”
一个家中任何一个人情绪不稳定,充满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整个家庭都会深受其害,陷入不断地争吵和指责中。
想要恢复往日平静,首先要做的就是“看见”。
“看见”情绪的出现,探寻情绪的来源,是因为工作不顺心还是家人不关心?
追根溯源后,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深度谈话、运动解压、旅游散心等,帮助Ta化解情绪。
如此,一家人才能和和美美,幸福快乐。
- 好好说话,耐心沟通
记得一则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跟亲人间的相处模式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爱家人,就更应该学会好好说话,耐心沟通。
《亲密关系》里提出过一个“XYZ”陈述法,即“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我感到Z。”
例如当说话被打断时,很多人的表述大概率是“你总是打断我,不让我把话说完。”
如果是用“XYZ”陈述法,则会说“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两种说法差不多,但细细想来,前者过于宽泛,还带有指责意味,可能会激化矛盾;
后者则是直白描述具体情况,便于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家人间学会好好说话,才能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谐。
- 家人同心,共同努力
家中的很多事,并不应该是某个人的独角戏,而应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如果总让一个人来负责,不仅会让Ta身心俱疲,产生怨念,也会降低其他家庭成员对这个家的参与感与归属感,破坏家庭和谐氛围。
当家人们一起行动,无论是整理房间、扫地洗碗,还是制定旅游计划、运动计划,都能在交流中增进彼此感情。
例如,周末一家人一起进行大扫除,爸爸负责擦拭家具,妈妈清理厨房,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和书籍,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还能分享彼此生活中的趣事。
这种共同为家庭努力的经历,会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让家庭充满温馨与凝聚力,共同为家庭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道德经》中写到: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想要兴旺发达,离不开一家人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
父亲给予母亲爱意,母亲便能在这份温柔滋养下,内心平和宁静。
当母亲处于宁静祥和的状态,孩子也会因之感到安心,在稳定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孩子心安,家庭自然洋溢着温馨和睦的气息,日常相处满是欢声笑语,矛盾冲突悄然减少。
所有家庭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家自会幸福美满,快乐永久!
总结:
一个家庭的琐琐碎碎,从来都不是靠提高音量就能解决的。好心是一回事,表达方式是另一回事。只有从怒气中挣脱出来,跳出负面情绪的泥淖,从根本原因入手,才能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