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一架轻型直升机在苏禄海对中国“淞航”号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进行长达数小时的抵近骚扰,最近距离仅50米,严重威胁船舶航行安全。然而,面对菲方通过公共无线电频道的非法问询,“淞航”号始终不予回应,继续按计划执行科考任务。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激进姿态,更揭示了其试图通过国内立法和舆论炒作双重手段,非法扩张海洋管辖权的野心。
根据菲律宾《问询者报》报道,菲海警直升机多次以超低空姿态掠过“淞航”号甲板,并试图通过无线电强行驶入对话。然而,中方船只的冷处理让菲方陷入尴尬——既无法迫使“淞航”号改变航线,又因过度接近他国民用船舶而涉嫌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淞航”号的航行轨迹显示,该船于3月29日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31日通过民都洛海峡进入苏禄海,全程位于国际公认的公海航道。菲方却声称其“威胁巴拉望岛安全”,甚至推测直升机从公主港起飞拦截。这种将公海航道曲解为“内水”的逻辑,正是菲律宾近期通过《群岛内水航道法》强行赋予自身的“执法权”。
2024年11月,菲律宾通过《群岛内水航道法》,单方面将苏禄海等公海航道划为“内水”,限制外国船只通行权。此次对“淞航”号的骚扰,实则是菲方试图通过“执法表演”将非法法案“落地”。国际法专家指出,菲律宾此举严重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群岛海道通行权的规定,其划设的3条航道刻意避开关键海峡(如巴布延海峡),意图监控中国舰船动向。
菲方宣称“淞航”号的科考活动是为中国远洋渔船“铺路”,威胁其渔业利益。然而,苏禄海作为公海,各国均享有渔业资源调查权。菲方的焦虑更多源于自身资源困境——其马拉帕雅气田濒临枯竭,而礼乐滩等南海油气富集区被中国有效管控。此前,菲律宾曾多次联合西方企业非法勘探礼乐滩,均遭中方驱离。
尽管菲方动作频频,但“淞航”号始终未受影响,反而凸显了其科考任务的合法性与专业性。中国科考船在苏禄海的活动并非孤例:2025年2月,“蓝海101”号同样在菲方监视下完成苏禄海穿越,并获中国海警护航。这些行动表明,中方既坚持国际法框架下的航行自由,也有能力应对菲方挑衅。
更关键的是,菲律宾的“法律战”早已被中方破解。中国外交部明确声明,菲方法案“非法、无效”,且中国船只将继续依据国际法通行相关海域。菲方若继续升级挑衅,只会进一步消耗国际信誉,甚至引发东盟国家对南海局势复杂化的不满。
从低空骚扰到舆论炒作,菲律宾的“表演”本质是为其非法法案造势。然而,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国际法理面前,这种伎俩注定徒劳。中方科考船的冷静应对,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在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更拿不到”。菲律宾若执意充当域外势力的马前卒,最终损害的必将是本国渔民的利益和地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