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日前,外交部记者会实录显示,针对美媒关于特朗普"百日访华计划"的提问,中方表态始终未向美方发出正式邀请。这场备受关注的访问最终被5月中旬的沙特行程取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百日访华"提问时,明确传递出北京的外交节奏。面对特朗普团队释放的访问信号,中方强调需遵循两国元首战略引领,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外交团队协商达成协议。这种表态实际上为访问设置了必要前提——中美需先在关税争端、技术管制等核心问题上取得实质进展。
特朗普资料图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局数据,2024年1-3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骤降18.7%,半导体产品进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2%。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农产品采购量在2月份创下五年新低。这些数字背后,是双方在电动汽车补贴、芯片管制清单等领域的持续拉锯。
正当外界猜测访华可能性时,特朗普团队悄然转向利雅得。沙特王室3月底确认,将在未来四年内向美国企业追加1万亿美元投资,较1月承诺的6000亿美元暴涨66.7%。这笔涉及能源、军工和基建的超额订单,直接促成白宫将中东作为总统首访地。值得玩味的是,沙特2023年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已达487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美投资。
特朗普资料图
选择沙特而非北京作为首访地,暴露出特朗普政府的现实考量。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军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较2020年减少37%,急需沙特等盟友填补安全真空。沙特承诺的军购订单中,包含价值1200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升级合同,恰好覆盖美军撤出留下的防空缺口。
北京对这场外交变局保持战略定力。商务部4月发布的《中美经贸关系白皮书》指出,中国对美技术依存度已从2018年的32%降至2023年的19%。外交部国际司官员在闭门会议上透露,中方更关注美国是否解除对14家中国实体的制裁,而非领导人会晤形式。这种务实态度让急于达成"标志性成果"的特朗普团队难以突破。
特朗普资料图
访问计划的调整牵动全球地缘格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观察到,解放军南部战区4月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的舰艇数量同比增加23%。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缘政治研究中心报告指出,中国与海湾国家贸易额在过去三个月激增41%,其中60%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些动向与沙特对美巨额投资形成微妙对冲。
当特朗普专机5月14日降落在利雅得哈利德国王机场时,白宫新闻稿特别强调"创纪录的万亿美元投资"。而在北京长安街的外交部大楼里,工作人员正筹备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这场未成行的访问背后,折射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实力消长与利益博弈——有时候,不发生的会晤比实际会面更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