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怎么讲呢?我的意思就是,只要我们想,只要下定了决心,任何时候皆为最佳时机。只要不想,或者不敢,任何时候都不是“好时机”。
这几十年来,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学术界的争论很激烈。不少学者提出了“窗口期论调”。这也成为重要的决策参考。
所谓“窗口期”,其主要观点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就像发射卫星一样,需要最合适的时机。时机不到,贸然出手就会像发射卫星那样,卫星升到太空轨道以后,太阳照射不到,太阳能帆板无法接收阳光发电,那就等于发射失败。
这个类比看起来很是“高大上”,但其实非常荒唐。
照此说来,每天都是最佳时机。因为每一天总有一个时间段发射升空的卫星,进入轨道后都能被阳光照射得到。
但“窗口期”论调的条件是:美国卷入一场世界大战无法分身、美国陷入内乱无暇顾及、中国军事力量超越美国、台湾岛内出现大乱、“台独”势力宣布台独等等。
这些情况,我们要等到猴年马月?甚至永远等不来。这一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干扰决策,拖延甚至阻止国家采取强力手段实现两岸统一。
他们中很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就是某著名大学曾经的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的王教授,他的观点就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将熟未熟’”,“台湾问题尚未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这类观点的危害,可想而知。总之,台湾问题拖到今天,与这类观点有着不小的关系。
今天看到东部战区再次组织对台军演,我还是那个观点:台湾问题不能再拖了,越拖变数越大,越拖麻烦越大,越拖风险越大,越拖代价越大。
以今天的中国综合实力,根本不惧美国、日本乃至北约的介入。只要是在台湾岛周边3000公里范围内,任何来犯之敌都只是解放军的靶标,我们有必胜的把握,都能为他们举行“海葬仪式”。
因此,解决台湾问题,没什么“窗口期”一说,只有“形势说”和“决心说”。也没有“准备好了再说”,只有“临战训练说”。
只要我们排除那些干扰,下定决心,每一天,都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