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馆收银的耶鲁“美强惨学霸”,到冲进斯坦福的非遗传承人“六边形战士”,再到单亲妈妈带三娃圆梦普林斯顿……这场直播中,周成刚老师携手优秀学生家长周雷老师、北京前途出国总经理司明霞老师、苏州前途出国总经理傅羽老师,解读头部名校录取的“通关密码”。
名校录取实例:
平凡家庭的非凡突破
从餐馆打工女孩到非遗传承人,通向哈耶普斯麻的励志故事
周成刚: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国际教育、大学申请和家庭动态。先从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开始吧。
司明霞:今年录取是“哈耶普斯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五所大学)大满贯,我们也很兴奋。每个学生都有特色:有的是典型学霸,有的家庭条件困难却成绩优异,还有多才多艺的学生。比如有选美小姐、非遗葫芦传承人,还有因为家人生病立志从医的MIT学生……每个录取背后都有精彩故事。
其中耶鲁录取的女孩特别励志,她来自普通家庭,父母经营中餐馆,孩子每天放学后帮忙收银,深夜回家才写文书。尽管早期申请被拒,她没有放弃,凭借她的毅力和我们的支持,最终拿下耶鲁和宾大的offer。
傅羽:我们也有一个非凡的故事,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三个女儿,孩子从小在嘈杂环境中坚持学习,学校老师因欣赏她的天赋主动提供免费钢琴课。虽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母亲坚持为女儿申请优质学校。我们也被这种女性力量的坚韧打动提供了帮助,最终她收获了普林斯顿的录取和奖学金。
▲周成刚老师
全球教育规划:
多元选择与战略布局
美英加新马泰,国际教育新趋势与路径解析
周成刚:国际教育选择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看到学生不仅申请美国,还同时申请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国院校。比如周雷老师的孩子,同时申请了英美加三国,最终选择了美国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威廉姆斯。
周雷:女儿被美国连续二十七年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录取,这是个惊喜,因为学院今年从中国录取的学生不到十人,北京只有三人。她申请了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目标的五所学校全部录取,包括多伦多大学并获得奖学金,但她为了威廉姆斯学院放弃了。
司明霞:追求国际教育的学生数量没有下降,但他们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现在是全球规划——除了美国和英国,家庭还在考虑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比如马来西亚提供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成本较低,文化相似。学生们根据目标定制路径,这保持了对头部学校和优质教育的热情。
傅羽:家长不再单盯一国,而是多元升学。我们也努力提供多元的方案,比如A-Level、AP、IB或普高双轨制,满足全球多地申请。
▲周雷老师
教育三角:
家庭、学校与机构的黄金配合
陪伴、引导与成长,打造孩子成功的坚实后盾
周成刚:我们提到了团队合作。家庭、学校和机构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协作?
周雷:作为家长,我扮演了“出气筒”和“垃圾桶”的角色——让她发泄挫折情绪,同时引导她的热情。
司明霞:我们做的最多的是陪伴。中国有句老话叫“易子而教”,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强压之下会反弹。新东方的老师很可能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像哥哥姐姐一样,通过聊他们的爱好来切入。对我们来说,留学的主体是学生,占70%到80%的力量,家长做的是陪伴,我们做的是引导和锦上添花。
▲司明霞老师
双轨选择:
国际与国内教育的优劣权衡
基于孩子天性的教育道路,如何做出合适的决定
周成刚:国际教育和国内教育,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司明霞:现在的家庭在选择教育路线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模式,而是更倾向于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路径。比如,有些孩子更适合国内教育的严格体系,而有些孩子在国际课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周雷: 国内教育是公平的,一次考试,一次机会。我女儿在二年级时挣扎于乘法口诀,她不是那种精确型,国际教育提供多样性并全面评估,它适合像她这样兴趣广泛的孩子。选择应基于孩子的本性。
傅羽:家长可以带孩子游学,感受不同国家教育氛围。我带女儿去澳洲的时候她只有两岁半,开始很担心,到了之后发现她时差都不用倒一下子就习惯了。所以后来也带她去过英国探校。
▲傅羽老师
头部录取:
世界名校青睐的申请秘诀
学术实力与个人特色,长期规划与真实故事的结合
周成刚:总结下来,我们对申请名校的策略有哪些建议?
司明霞:要培养学术实力与个人特色的结合。就像我提到的那位斯坦福、哈佛、耶鲁三校都被录取的学生,她不仅是美国生物竞赛第三名、全球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同时参加了选美比赛。这种多元发展的模式非常受名校青睐。
要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背后的故事。有一位学生选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因为她的爷爷因新冠去世,这给了她强烈的学医动力。她在高中三年一直在生物实验室做研究,还去哈佛和MIT的实验室实习。这种专业选择背后有真实的个人故事和持续的行动支撑。
周成刚:要有长期规划和耐心。如果本科没能进入梦想学校,可以通过研究生阶段继续努力。每个人都应该设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养成持续攀登的习惯。
家庭教育箴言:
静待花开的艺术
让每个孩子找到独特绽放点,教育马拉松中的智慧与坚持
周雷: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花,家长需静待花期。我女儿七年级英语成绩垫底,但国际教育让她找到科学、艺术、写作的交叉热爱,最终绽放。
司明霞: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每个孩子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傅羽:家长需保持松弛感,让孩子探索兴趣。国际教育培养的自信与独立,本身就是成功。
周成刚:在去年的11月份,我申请了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今年2月拿到录取通知书。过了60岁的我,还想到剑桥大学去走一走,看一看,其实也就想让自己朝着一个理想,朝着一个设定的目标更靠近一步。
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是精心规划与不懈努力的结合。教育不仅关乎成绩,也关乎成长与探索;无论是申请名校,还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关键在于长期规划和持续前行。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教育这场马拉松中,找到自己的绽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