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高调亮出一张写满关税数字的巨大表牌,展示了美国即将对哪些国家征税、征多少税。其中,最低10%,最高49%,覆盖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和地区。特朗普称之为“对等关税”,但这张牌打出来的不是公平,而是威胁,是贸易战的总动员令。
10%起步,不设上限。英国、巴西、澳大利亚,10%;菲律宾和以色列,17%;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南非,30%;瑞士,31%;印度尼西亚,32%;斯里兰卡,44%;越南,46%;柬埔寨,49%。几乎没有国家逃脱,也没有一个国家被善待。这不是“对等”,这是“广泛针对”,是将多边贸易体系直接扫入历史堆的挑衅性举动。
垃圾
特朗普不仅大言不惭地宣布,这些关税将从4月5日和9日起分批实施,更将4月2日称为“美国的解放日”,宣称要“让美国再次富裕”。但事实是,美国不是在走向富裕,而是在走向孤立。这份关税清单不只是对贸易伙伴的经济打击,更是对全球信任的政治打击——它表明,特朗普政府已经完全放弃多边主义,正式宣告: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征税的目标。
而这种“无差别征税”的核心逻辑,根本不是“对等”,而是“惩罚”。它惩罚的不只是那些与美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甚至连亲密盟友也未能幸免,澳大利亚10%,英国10%,以色列17%。如果连这些长期依赖美国安全保障体系的国家都要被痛宰,那世界其他国家又该作何自处?这张表牌不是谈判的筹码,而是恐吓的工具。
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国这次不再“选择性”加征关税,而是采取覆盖性战术:无论你是制造业强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你对美国的出口是高技术还是初级产品,只要你在美国贸易雷达上,就统统“一刀切”。而这种做法的危险在于,它一方面破坏了产业链协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将激发全球范围内的报复性浪潮,全球经济将因此进入震荡模式。
以欧盟为例,面临20%的统一征税,法国、德国等制造业强国首当其冲。日本24%、韩国25%,将重创其对美出口支柱——汽车与电子。印度26%、越南46%、柬埔寨49%,则直接将美国的“去中国化替代路线”一并炸毁。过去几年中美博弈带来的产业转移,如今因特朗普的这张“关税大牌”一夜清零。所谓“替代中国”成了笑话,因为美国压根就不准备让任何人长期获利。
更荒唐的是,特朗普这次将“征税名单”从传统商品一路延伸到高科技产品:笔记本、台式机、汽车电子元件,乃至火花塞、轮胎、变速箱,统统入列。这已不是“贸易调整”,而是经济战争的铺垫。从汽车到电脑,美国打算在几乎所有消费品领域加码成本,将通胀主动推高,让全球供应链崩溃。这种不计代价的做法,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掀桌子。
特朗普的算盘当然不是难懂。他试图通过极端加税倒逼制造业回流,用关税榨出所谓的“就业红利”,用煽动民族主义来换取政治资本。但代价极其沉重——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如果各国没有报复,美国国内消费支出短期上涨1.7%,GDP减少0.6%;如果遭遇反制,支出涨幅将超2%,GDP下滑1%。这些数字意味深长:关税战争,没有赢家,尤其不是发动战争的一方。
但特朗普显然不在乎。他从来不信经济学家,不信全球规则,不信对等谈判。他只信数字牌——就像那块表牌,只要数字大,看起来吓人,就是“胜利”。而这套逻辑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短期有效,长期致命。当每一个国家都开始反思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当各大经济体开始重塑供应链,去美元化、去美依赖将真正进入实质阶段。
当下,欧盟已表示将展开反制,澳大利亚明确称美方“毫无逻辑”,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在协商联合应对计划。德国总理朔尔茨警告,“贸易战没有赢家”,欧洲人民党领袖更称4月2日是“怨恨日”而非“解放日”。全世界的回应出奇一致:特朗普的关税牌,是对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公开背叛。
这一切,都始于那张“标注征税对象”的大幅表牌。从10%起步,不止数字高,更代表一种赤裸裸的信号——美国不再是盟友、伙伴、规则制定者,而是一个关起门来、端起关税大棒的孤岛帝国。如果说以往的美国贸易政策还有“谈”的空间,那么现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已经让世界必须“战”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