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深化结对机制 建立社区驿站 拓宽就业渠道
河北省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提质增效
为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提质增效,记者从团河北省委获悉,今年,各级团组织将从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建立社区驿站、培育就业项目、增进社会理解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社会爱心组织为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提供精准持续服务。
深化结对机制,今年团省委将先行探索“团干部+团支部+特殊家庭”帮扶方式,即一名团干部带领一个高校团支部,共同与一个特殊家庭结对,提供接力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团省委倡导团员青年、社会爱心组织与帮扶对象至少每月联系一次、每季度办一件实事、每半年共度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每年实现一个微心愿,确保温暖不断档。
“我们将引导志愿者根据特殊孩子及家庭的意愿,展开多样服务,比如带孩子参加文体活动、完成一次体检,为家长安排一次心理疏导、喘息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助残政策、对接就业资源。”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主任李永红介绍,聚焦孤独症青少年及家庭需求,河北省将推动各地建立“小橘灯”社区驿站,组织社区志愿家庭、高校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系统开展孤独症青少年社会融合、康复训练、家长喘息等服务。
据介绍,“小橘灯”社区驿站每月至少开展两次服务,将为孤独症青少年提供手工、绘画、烘焙、阅读等课程,面向孤独症患儿照护者开展康复护理、心理疗愈指导;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知识普及、社区融入活动,推动改善孤独症青少年生活微环境。
为帮助大龄心智障碍青年实现就业,今年各级团组织将进一步加强与特教学校、爱心企业对接,推动高校与心智障碍青年家庭结对帮扶,为16岁至25岁的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在校培训、企业对接、技能评估、岗前培训、入职适应支持,逐步构建“人力开发、就业指导、供需对接、职场支持、家庭赋能”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各设区市团委还将培育发展适合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年就业的洗车服务、食品制作、手工艺品加工等公益项目,拓宽特殊群体就业渠道。
记者了解到,4月2日,“小橘灯”助残宣讲队正式成立。来自社会组织、特教学校、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40余名队员,将走进校园、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孤独症知识科普,分享诊疗康复案例,推动社会各界共同为孤独症青少年营造包容、友好的成长环境。
“接下来,全省大中专院校也将组建‘小橘灯’社团,定期在校园内开展宣讲。”李永红表示,河北省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领更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专业力量参与到助残服务中,推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助力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群体更好融入社会生活。(记者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