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华国锋已经是75岁高龄,一向不出席公开活动的华国锋,受到华西村的邀请,前往华西村参加华西村建村35周年活动。到达庆祝会场的华国锋依旧保持低调的行事准则,整个庆祝活动,除了少数几个人以外,都不知道华国锋来到了现场参加庆祝活动,华国锋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参加了这次活动。
华国锋于1981年辞去国家主席职务。
他选择了在北京西皇城根南街的一处四合院里定居。
从刚退休的那一刻起,他便着手开垦后院,种植了各类蔬菜和水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种植葡萄,他曾与香山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多次交流,分享种植经验。
园中种植了五六十个葡萄品种,而每到收获季节,华国锋还经常送给部队的战士们。
华国锋对每个品种的把握也让身边的人叹为观止。
他能够精确地预见每一个葡萄的生长周期及其最终的状态,甚至在它们尚未成熟时,就能够判断出它们的具体样貌。
他常常亲自打理葡萄架,随着年纪的增长,体力逐渐不支,他也会依赖身边的工作人。
患有糖尿病后,他的饮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虽然院子里各种丰盛的果蔬都可以采摘,他却不能尽情享用。
作为山西人,他特别喜欢吃面食,尤其是自己家做的面条和羊肉水饺。
他的炊事班师傅曾说,给华国锋做饭非常简单。
华国锋的日常饮食中,白菜、萝卜和南瓜等蔬菜最为常见。
有时他还会亲自到厨房帮忙。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非常喜欢西红柿,到了西红柿丰收的季节,他总会让家人买大量西红柿,并亲自腌制做成酱。
华国锋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医生要求他严格控制饮食。
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对美食的喜爱。
在病重时,华国锋曾突发奇想,要求厨师做他喜爱的萝卜丝酥饼。
这是他偶尔品尝到的一道菜,他曾经去一家小店吃过,而那家店的老板曾是毛泽东的警卫员。
退位后的华国锋几乎每年都会出访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
他曾多次到过江苏、山东等省份,并亲自了解各地的经济建设情况。
在一次与老兵曹俊洪的对话中,他提到了山东的“华西村”,并表示对其快速发展的赞赏。
早年间,他曾多次到山东,尤其是淄博一带。
他提起深圳这座沿海城市时,总是充满了赞赏之情。
华国锋不喜欢频繁露面,但他每当得知亲朋有事时,总会竭尽全力提供帮助。
当他得知大嫂患白内障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接到北京治疗,并安排好医院。
他的侄女苏凤仙曾提到,华国锋时常询问她在化肥厂的工作情况,关心她的职业。
当她告诉华国锋工作顺利时,华国锋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每次亲戚探望他时,华国锋总是准备丰厚的礼物,并要求他们带回去。
特别是每年家乡的亲人拜访他时,华国锋总会延长会客的时间,尤其是对那些远道而来的亲戚。
随着年岁渐长,华国锋渐渐感到身体的疲惫,每当外界对他产生过多关注时,华国锋总是感到不自在。
一次元宵节,他在街头被市民认出,局面一度变得拥挤不堪。
他的警卫员不得不出面疏散人群,华国锋离开时已感到心情沉重。
华国锋始终保持着一颗关心民众、热爱家乡的心。
早年在唐山大地震中,他便亲自投入救灾工作。
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他更加关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年轻一代的成长。
在华国锋年轻时,虽然缺乏纸笔,他常用小棍棒在地面上练习书法。
直到退休后的生活,他才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投身于自己喜爱的书法艺术。
在家中,每当有空闲时间,华国锋便会沉浸其中。
岁月的积淀让他的字渐渐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骨。
华国锋最为欣赏的书法家之一是韩学武。
两人常常在一起切磋书法,相互点评。
此外华国锋还对毛主席的诗词情有独钟,他在家中一面墙上写满了毛主席的诗词。
然而,华国锋的身体逐渐衰弱,他的书法练习也逐渐减少。
尽管如此,常有朋友慕名而来,希望能向他请教书法技巧。
李铁梁是与华国锋交情最深的书法家之一,两人都练习颜体书法,常常相互切磋。
华国锋的生平有一大遗憾,那便是未能亲眼见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
他本已准备好参加开幕式,并在医生的帮助下准备出院,但身体的状况终究未能允许他实现这个愿望。
仅一周后,他再度入院,并于2008年8月去世。
参考文献:[1]程美东.1976—1978中国社会的演化——兼论华国锋时期政治环境的变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J].学习与探索,2008(6):32-4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