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拟对欧盟、越南、日本、印度、韩国、泰国、瑞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贸易伙伴征收20%到49%不等的关税。



根据白宫官网的文件,基准10%的关税将于4月5日凌晨生效,其他更高关税将于4月9日凌晨生效。

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将免除基准的10%关税,美墨加协定下的商品关税豁免将继续,不符合美加墨协定的商品仍将维持25%的关税。

已面临钢铝关税、汽车关税的产品将不适用“对等关税”。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等也不适用“对等关税”。

文件还称,特朗普拥有“修改权限”,可以视情况提高或者降低关税。

此外,美国对汽车征收的25%关税将于4月3日生效,并延伸至所有进口到美国的电脑。美国商务部当天还公告称,4月4日起对所有进口啤酒及空铝罐徵收25%关税。

特朗普对等关税措施宣布后,美股期货大跌,纳指期货周四早盘跌幅扩大至4%,标普500指数期货跌超3%,已突破3月13日创下的盘中低点,达到9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苹果盘后大跌7.5%,特斯拉跌5%,英伟达跌4.4%。日经225指数早盘跌幅一路扩大,截至发稿跌4%。

现货黄金保持涨势,最新上涨0.5%至每盎司3160.50美元。

美国公布“对等关税”

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4时,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表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这是我们的经济独立宣言。”

特朗普称,今天是“解放日”,就业和工厂会回到美国。关税将推动经济增长,美国将利用关税产生的资金“减税并偿还国债”。

特朗普当天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特朗普展示了一张标注“对等关税”的大幅表牌,写有美国计划对哪些贸易伙伴征税以及征多少关税。其中,英国10%,巴西10%,澳大利亚10%,菲律宾和以色列17%,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南非30%,瑞士31%,印度尼西亚32%,斯里兰卡44%,越南46%,柬埔寨49%……



数据来源:特朗普展示的表牌 制图:李曦子

特朗普强调,鉴于非货币的关税壁垒,关税不会“完全对等”。他说:“我们将向他们收取大约一半的费用,他们一直在向我们收取费用。因此,关税不会完全对等。”

他强调,减半的数字包括“所有关税、非货币壁垒和其他形式欺诈的总和”。

特朗普说,在美国生产产品的企业将支付零关税,他相信很快会接到其他国家领导人的电话,寻求关税豁免。

特朗普还表示,从3日开始,美国将对所有外国制造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汽车关税将涵盖汽车、轻型卡车、发动机、变速器、锂离子电池以及轮胎、减震器和火花塞电线等较小的零部件。其中,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不迟于5月3日开始征收。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关税还将覆盖所有进口电脑,包括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税率为4%。

当天,美国参议院共和党还公布了预算蓝图,计划加快恢复特朗普的减税措施并提高国家借款限额,本周将投票表决。参议院计划延长特朗普减税措施4万亿美元,再削减税收1.5万亿美元,而众议院计划削减4.5万亿美元。共和党称延长2017年减税措施成本为零。该草案显示,参议院共和党内部在削减开支以抵消减税的规模和范围上的分歧将解决,但尚未决定具体削减哪些开支和优先哪些减税。这些问题将在两院批准相同预算决议后在未来几周谈判。

多国宣布反制行动

在美国宣布最新关税措施后,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特朗普关税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贸易体系。我们将采取反制措施来对抗美国的这些关税。关税政策将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数百万加拿大人。“我们将有目的、有力度地行动”。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没有逻辑依据,违背我们两国伙伴关系的基础”,“这不是朋友的行为”。

巴西政府声明称,对美国政府宣布对巴西出口产品征收10%关税表示遗憾,10%关税是“对等”的说法并不反映现实。巴西国会批准法案,为可能对贸易壁垒和关税采取的报复行动制定条件。

韩国产业部表示,韩国代理总统韩德洙下令对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企业采取紧急支持措施,指示产业部部长与美方谈判以减少关税影响。韩德洙将于周四下午主持与私营部门的会议,讨论对美国关税的应对措施。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主席曼弗雷德·韦伯表示:“对于我们的美国朋友来说,今天不是‘解放日’,而是‘怨恨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捍卫公平贸易,而是出于恐惧而攻击公平贸易。”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表示,欧盟有强有力的反制计划,必要时将反击美国关税政策。冯德莱恩还表示,美国广泛加征关税只会让国际贸易状况变得更糟。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4月1日称,美国的加征关税政策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墨西哥将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人民和就业。

3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答记者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一事提问时就曾表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繁荣,是靠加征关税实现的。美方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无益于解决自身的问题。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建议所有国家都不要采取报复行动,可以看看是否会有(与公布的数字)不同的关税下限。特朗普的心态可能是让事情暂时稳定下来。“我没有参与谈判,我们要看看在4月9日(对等关税生效日期)之前是否有任何谈判”。

损害美国自身经济

惠誉美国经济研究主管指出,美国目前对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约为22%,而2024年为2.5%。

贝森特表示,在特朗普1.0时代物价并没有上涨。如果我们在征收关税的同时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利用这些收入为特朗普的税收议程提供资金,这对美国工薪阶层而言是巨大的成功。

尽管特朗普政府声称加征关税将有助于为美国政府带来收入,并振兴美国制造业,但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警告说,这些关税措施将推高价格,损害美国消费者和美国企业利益,扰乱全球贸易,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在4月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使美国的产品成本更加昂贵。共和党正在实时摧毁美国经济,并将我们推向衰退。这不是解放日,而是衰退日。”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表示,新的关税政策势必会对经济造成类似石油危机的冲击,造成产能萎缩,推高物价,并导致失业率上升。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此前曾表示,他预计在特朗普的新政下,美国政府每年将增加约6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10年内将增加6万亿美元。

但经济学家预计,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产生的收入将远低于纳瓦罗声称的。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计,关税所带来的实际收入将不到纳瓦罗所说的一半。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Mark Zandi)表示,每年大约6000亿至7000亿美元的收入“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能达到1000亿到2000亿美元,那都相当幸运了”。

目前,美国消费者信心已跌至多年低点。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低于市场预期的94.2和2月的98.3,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6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80之下通常是经济将出现衰退的信号。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测,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000美元、1700美元、4300美元;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相应损失将分别升至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此外,关税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通胀冲击。

美国商务部3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同比增长2.5%;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4%,同比涨幅为2.8%。分析人士认为,最新数据凸显美国政府加征关税背景下,通胀挑战正在加大。

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对等关税”实施后,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报复措施,美国PCE短期将上涨1.7%,2025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PCE涨幅将扩大至2.1%,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

法新社援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周一在博客文章中表示,特朗普似乎并不关心关税措施可能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或消费者价格上涨。他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缺乏连贯性,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依赖进口零部件建立生产线,特朗普可能会突然提高关税,使其失去竞争力;而如果企业押注关税长期存在,他又可能改变政策,使投资计划泡汤。”

CMC Markets分析师约亨·斯坦兹(Jochen Stanzl)表示,“这些惩罚性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表现下滑,并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不确定性,抑制投资和贸易活动”。“投资者已拉响警报,物价上涨、需求下降以及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的组合通常会引发经济衰退。”

高盛在周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外国抵制可能会使2025年的美国国内GDP减少0.1%—0.3%,按照目前27.7万亿美元的增长估算,将造成280亿—830亿美元的损失。

“大多数抵制消费品的报道都集中在加拿大,那里有53%的消费者声称已经开始某种形式的抵制”,高盛由Jan Hatzius领导的经济团队援引YouGov最近的一项调查称,“我们预计美国酒类在加拿大的销售会出现特别大的回落,因为大多数省级酒类垄断企业都已将美国产品撤下货架。”

新华社指出,特朗普政府力推的所谓“对等关税”实质上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无视各国经济发展差异,是囿于“零和博弈”思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此举势必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经济分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