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刚刚加入共产党的陈德邻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刘胡兰,但陈德邻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父母竟然会让两人订亲,陈德邻一下子就拒绝了。

但他没想到,那次解除婚约竟然是他们两个的最后一面。而十七年后,陈德邻竟然亲手抓住了出卖刘胡兰的叛徒,也算是告慰她的英灵。



那么,当年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德邻与刘胡兰之间又发生过什么呢?

1、父母之命

1945年,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但国家内部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尤其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蒋介石一直有心挑起内战,社会依旧混乱不堪。



刘胡兰虽然出生在一个贫穷人家,但她却是当地思想十分先进的一个女孩,所以在人群中,他总是格外耀眼的那一位。

由于还没有解放,一些老一辈子的人对待儿女的婚姻大事还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刘胡兰也不例外。



所以,自从刘胡兰懂事之时起,他们就在不停的为她找婆家。好巧不巧,那个时候的刘胡兰正好和陈德邻同为我党的革命者,两人自然见面十分频繁。

在他们眼里这是正常的工作交流,但是在父母的眼里这就是有感情。于是,陈德邻的父亲就托人前去刘胡兰家提亲。



当时的刘胡兰不过十四五岁,根本不知道订亲的含义,她只是觉得自己不讨厌陈德邻,所以也就同意了。

但没想到的是,父母之命却等来了陈德邻的一口回绝,并且说:“现在是新社会了,提倡自由恋爱,我已经有女朋友了,不会和刘胡兰结婚的。”



与此同时,陈德邻也找到了刘胡兰本人,向她讲清了自己的理由,劝她和自己一起提出解除婚约。

刘胡兰虽然没有接受过很多教育,但她的思想却十分超前,对于陈德邻的请求她也表示理解。就这样,两个人解除了婚约。



2、“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陈德邻和刘胡兰的交集并不多,大多都是因为工作,所以之间最多只是战友情,现在经历了订亲的事情,陈德邻便更珍惜他和刘胡兰的革命友谊。

但没想到的是,那次解除婚约的见面竟然是两个人的最后一次见面。陈德邻比刘胡兰大几岁,所以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加入了我党,并从事相关的革命工作。



当然,刘胡兰也不逊色,年仅十四岁就成为了中共候补党员,可见她对革命事业的辛勤奉献。但这些并不是她所有的功绩,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英勇就义时的顽强不屈。

刘胡兰从小就性格开朗,聪明机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情商双商在线的人,所以在当地很受欢迎。



1946年,蒋介石已经开始对解放军进行反扑,首选的目标就是包含刘胡兰家乡在内的中原解放区,那里已经算不上什么安全的地方了。

但尽管如此,刘胡兰还是在这里坚守自己的岗位,比如为妇女同志们做动员、为部队送军粮、动员青壮年参军等。



然而,由于国民党军来的太过猛烈,解放区中的很多地方都沦陷了。眼看着党的革命队伍就要被消灭殆尽,上级组织立刻就组织了大部分同志撤离,只留一小部分在这里抵抗敌军。

按理说,刘胡兰是候补党员,而且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是要在转移的人群中的,但是,为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她竟然主动要求留下来进行斗争行动,其勇敢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别看刘胡兰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但是做起任务来一点都不含糊。在大部队撤离之后,她和其他几名共产党员就负责接下来的对敌斗争。

并且,在她的领导下,村民纷纷进行了原地躲藏,还在同一时间一起镇压了当地的一个姓石村长,让人拍手称赞。但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她配合武工队的人的行为被石家的某些人记恨。



在武工队离开后,国民党阎锡山部追到此地时,原本应该藏起来的刘胡兰被士兵抓到了一片空地上,与她一起的还有几乎整座村的村民。

之后,国民党一个军官精准的抓住刘胡兰,硬逼着她说出其他共产党人的下落,如果不说就枪毙她。



刘胡兰虽然年纪轻但却并不软弱,无论敌人怎么问,她永远都是一句话:不知道,不怕死。于是,在国民党军官气急败坏之后,刘胡兰被押上了铡刀,她的生命也永远停留在14岁。

而当陈德邻得知这样的噩耗之后,他不由得伤心不已,甚至觉得刘胡兰的牺牲也有自己的责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刘胡兰不是受他连累而被害死的,也不是别的原因,而是被叛徒出卖才被国民党军队抓住的。至于那个叛徒是谁,陈德邻一直都在寻找,但时过境迁,根本没有人了解当年的那回事儿了。

直到1952年,他再一次回乡看到了电影《刘胡兰》他才发现了一个疑点。为什么电影中会说自己的三舅石三槐是那个叛徒呢?



陈德邻赶忙就找到了当时这个电影的编剧,这才知道这个说法是从自己的八叔和大舅母嘴里说出来的。

他又不顾疲惫的赶回家乡,找到了自己的亲戚,从他们的嘴里知道了石五则这个人名。之后,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想,陈德邻又找到了当年被国民党抓过的张生儿。



从张生儿的嘴里,陈德邻得知了当年的全部真相。原来,当年刘胡兰和村民们都躲得好好的,但张生儿的被抓给了敌人一个口子,他们就疯狂的询问他村里其他的共产党人在哪。

张生儿因为太害怕所以没有说什么,反而是旁边的石五则告诉敌人张生儿没问题,继而说出了刘胡兰的真实身份,这才导致她被捕。



陈德邻得知真相之后十分生气,一连向上级写了八份申诉材料,这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重新立案调查。

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就是石五则出卖了刘胡兰,并且杀害了不少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按照公审结果,石五则被处以死刑。



1963年的一天,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胡兰的英灵终于得以告慰,那些被冤枉的烈士也终于可以沉冤昭雪。

参考资料:
刘胡兰、陈德邻——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