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史中,老红军的含金量可以说是十分重要,他们不仅经历了我党发展的艰难时期,更是为之后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1955年授衔仪式开始之前,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恒对这些老红军的军衔认定却有些拿不准,直到毛主席说出了五个字,他才豁然开朗。



那么,毛主席说的是哪五个字?老红军对革命事业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1、逐渐壮大的革命队伍

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虽然在革命史上不是最早的,但我们的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这其中除了依赖于人们自身的思想解放之外,我党宣传的革命精神也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起初,我党的人数只有几十个人,但通过我们不断的宣传和革命运动,引起了许多人们的共鸣,他们纷纷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党的力量逐渐扩大。

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党也经历了许多磨难。譬如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对我党的大肆捕杀,又比如土地革命的十年斗争,无一不是我党艰苦奋斗的证明。



而要说革命队伍扩大的最迅速的时期,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那时候,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蒋介石也不再掩盖他的野心,准备趁我党虚弱之际斩草除根。

为了保留革命力量,我党只能带着大部队一头扎进大山或是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地区,并不断的吸收新的革命力量,壮大自己的军队。



在这个期间,红军的大部队每经过一个地方就会帮助那里的人们反击地主的剥削,解除了很多人的压迫,也受到了当地人的敬仰和感激。

同时,也有不少人想跟随着红军一起行军打仗,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这样,我党的革命队伍不断壮大,也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逐渐打败了那些反动派,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幸福的生活。



2、难题

无论是在红军期间还是在长征期间,我党的革命队伍中一直都有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他们或是年轻的青壮年,或是稚嫩的女生,但都有一颗革命报国之心。

就是这样一群人,经历了万水千山,在战场上拼尽全力的搏杀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盛世,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对待。



所以,在经过抗美援朝等国外战争之后,毛主席提出了在军中开展军衔制的提议,这些从红军时期就跟着党的老革命者自然也在授衔名列之中。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955年的一天,负责评定军衔的罗荣恒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是为了一批三千余人的老红军的军衔问题。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参加革命的时候还是一个小伙子,但是在几十年后也已经步入中年,不得不退出革命队伍,而另一些人就更别说了,参加红军时还是壮年,等到1955年时已经是老年,也没有继续留在革命队伍中。

按道理来说,这些人都是红军时期的老革命者,在授予军衔时是可以稍作优待的,但是,军衔授予资格是综合评定的结果,他们只有资历没有战功,也没有军职,实在是难办。



如果评定的军衔过高,怕伤了那些战功赫赫的将领的心,但评定过低又会引起外界的议论,怕伤了老红军们的心,实在是一个难题。

不得已之下,罗荣恒只能来找毛主席定夺,这样就不会有人有意见了。而当毛主席看到那记录着几千余名老红军的名册时,他沉默了几秒说出了五个字,难题迎刃而解。



3、“红军不下校”

“主席,其他的授衔名单都整理的差不多了,只有之前的三千多名老红军他们的军衔我没有什么头绪,该授予什么军衔呢?”

罗荣恒边说话边将那些名单摊开送到毛主席的眼前,毛主席翻了翻,沉默了几秒之后说到:“红军不下校。”



起初罗荣恒还有点发懵,但随即就反应过来,立刻恍然大悟,回了一句,我明白了主席,就匆匆离去。

毛主席的意思是,这些老红军都是早期跟随革命队伍的人,不能亏待了他们,但考虑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战士,并没有相应的职务,所以就统一定下一个标准,最低的军衔不能低于少校。



如此一来,罗荣恒的工作就有了指路明灯,在回去之后,立刻就对这三千余老红军的资料进行核查,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军衔。

至于之前那些对军衔授予有些微词的人,在得知这是毛主席传达的硬性要求之后,也都闭口不言,可见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威信。



不久之后,新中国建国以来最盛大的一场授衔仪式在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中举行,而除了开国十大元帅和个大将军们之外,那三千余名的老红军也得到了自己少校及以上的军衔。

看着他们脸上饱经风霜之后的样子,罗荣恒不禁感叹。或许对于这些老革命者来说,他们在意的不是军衔的高低,而是党对他们的认可和重视。



他们在过去的岁月里为革命事业拼尽全力,到晚年也只是想通过这个军衔来证明自己曾经的辉煌,是成就感的体现也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寄托。

除此以外,毛主席之所以有这样的指示还因为考虑到他们后半生的生活条件。相比那些已经身负战功的将领来说,这些普通的战士们或许没有战功,但他们也是革命的一份子,也更需要军衔带来的一系列待遇。



通过这些,或许可以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安享晚年,不至于生活紧张。而罗荣恒也正是考虑到毛主席的这个想法,才在最终评定的时候格外注意,不想因此亏待了这些革命战士。

虽然我们了解的是对于三千余老红军的军衔评定问题,但从更深的一方面看,这又何尝不是毛主席对人民以及革命将士们的一种尊重和感谢呢?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史——百度百科
[1]彭富九:授衔的回忆[J].福建党史月刊,200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