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来喜欢用关税为自己牟利,特朗普二进宫后更是在关税力度上加码,看哪个不爽就想制裁哪个,就算强如俄罗斯和中国,他也能想到理由进行制裁。

然而根据美国曾经的国务卿基辛格的表述,美国在国际上虽然这么嚣张,但在全球,它还是有三个国家不敢轻易制裁,生怕引火上身。

那么,这三个国家究竟是谁?



以色列

2024年11月,以色列将战火蔓延至黎巴嫩,导致无辜生命逝去。

而就在人们以为事态不能更糟时,以色列议会又取缔了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巴勒斯坦人道主义援助的重创。

可令人惊讶的是,华盛顿在这一连串事件中保持了异常的沉默。不仅如此,在某些情况下,美国甚至给予了以色列默许和支持。



就拿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报复来说,拜登政府不仅没有出面阻止,反而公开表示不反对以色列的行动。

美国这种态度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失望。作为一个常常高举人权和国际正义旗帜的国家,美国在面对盟友以色列的争议行为时,却显得如此软弱无力。

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国是不是真的不敢得罪以色列?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对以色列如此"纵容",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考量。

毕竟无论是在对抗伊朗,还是打击恐怖主义组织,以色列都是美国在这个复杂地区的重要棋子。

如果美国对以色列采取制裁,很可能会动摇两国长期以来建立的战略互信,进而影响美国在中东的整体利益。



更何况,多年来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先进武器系统和技术支持。这种军事上的依存关系,使得美国难以轻易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措施。

当然,随着两国关系的跟进,以色列在美国国内政治中也拥有了强大的影响力。

这些群体的存在,使得美国政界普遍倾向于支持以色列,避免采取可能激怒这些重要选民的制裁措施。



因此,尽管以色列的行为常常引发争议,但美国似乎更愿意选择温和的外交批评,而非实质性的制裁措施。

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在中东复杂局势中的战略平衡术。



沙特

其实沙特和以色列类似,他对于美国而言也是中东比较重要的棋子。

更何况沙特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着国际油价。

如果美国贸然制裁沙特,可能会引发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进而影响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而且沙特其实也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除此之外还是美国军火产业的重要客户。

这种经济联系使得美国在考虑对沙特采取行动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近年来的外交政策也变得更加灵活多变。2023年,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举动让美国颇感意外。



随后,沙特又积极谋求加入金砖国家,并与俄罗斯等国家保持密切往来。这些动作无疑是在向美国释放信号:沙特有其他选择,不再完全依赖美国。

但面对沙特的这种"离心"倾向,美国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如果因为制裁而彻底失去对沙特的影响力,那将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大挫折。



然而,美国这种对沙特的"忍让"政策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内批评。不少美国政客和民众认为,华盛顿不应该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道德原则。

特别是在卡舒吉案和也门战争等问题上,美国国内要求对沙特采取强硬措施的声音一直存在。



面对这种内外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在对沙政策上小心平衡。一方面,它需要维护与沙特的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回应国内对人权和民主的关切。

这种平衡术体现在美国对沙特的批评往往停留在口头层面,而实际行动则相对温和。

可以预见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继续谨慎对待与沙特的关系,避免采取可能导致两国关系彻底破裂的极端措施。

毕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有时候保持一个不那么完美但相对稳定的关系,比冒险追求一个理想化但可能带来巨大风险的结果更为明智。



梵蒂冈

说起梵蒂冈,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小"。

确实,这个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微型国家,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没有什么自然资源或工业基础,甚至没有自己的军队(除了标志性的瑞士卫队)。

乍看之下,梵蒂冈似乎是个任人宰割的弱小国家。



然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尽管梵蒂冈在地理和人口上如此渺小,但美国不敢轻易对其实施任何形式的制裁。

不仅如此,美国还一直与梵蒂冈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关系。

那么,是什么让这个"小不点"在美国眼中如此特别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宗教影响力。

梵蒂冈虽小,但它是全球13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

作为天主教会的总部,梵蒂冈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地理边界。教皇作为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其言行常常能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梵蒂冈拥有的是一种"软实力",这种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影响却无处不在。

要知道,美国有上千万天主教徒,这个庞大的群体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任何针对梵蒂冈的不友好行为,都可能激怒这些选民,给美国政府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与梵蒂冈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密切。事实上,美国直到1984年才与梵蒂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其实也反映了美国对梵蒂冈影响力的认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其实也没有制裁梵蒂冈的必要。梵蒂冈作为一个以宗教和外交为主要职能的国家,很少涉及那些可能触发制裁的敏感领域,如军事冲突、核扩散或人权侵犯等。



相反,梵蒂冈在促进和平、扶贫济困等方面的努力,往往与美国的某些外交目标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即便美国真的对梵蒂冈实施制裁,能够获得的实际利益也微乎其微。

梵蒂冈不是一个经济体量大的国家,对其实施经济制裁的效果有限。



而且,考虑到可能引发的强烈反弹,这种做法的政治代价可能远远超过其可能带来的任何好处。

事实上,美国更多地将梵蒂冈视为一个潜在的盟友,而非对手。

在全球化时代,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梵蒂冈作为一个道德和精神领袖,其影响力恰恰是美国所需要的。



无论是在应对全球性挑战,还是在塑造国际舆论方面,美国都希望能够得到梵蒂冈的支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与梵蒂冈在所有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

事实上,两者在一些社会议题上常常存在分歧。

但这些分歧并未影响两国关系的大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