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利用“货车甩挂+谎报入口”新型逃费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在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宣判。四名涉案人员因虚构运输路线、恶意缩短数千公里计费里程,被依法判处三至五个月拘役,并处2000至4000元罚金。此案的成功侦破,为全国打击新型逃费行为提供了司法实践样本。
案件源于安徽交控集团蚌埠管理处收费管理部稽查人员在禹会服务区发现4辆货车存在异常“甩挂”行为。经联合蚌徐路政大队、属地公安部门连续7昼夜不间断蹲点布控,一个利用“中途甩挂—谎报入口—绕行加挂”的完整逃费链条浮出水面。经查证,其中2辆实际入口为新疆某收费站,另2辆为甘肃某收费站,企图通过“金蝉脱壳”方式缩减数千公里计费里程,以达到逃费目的。
稽查人员通过北斗定位轨迹比对、门架数据交叉验证,精准还原逃费事实。经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公诉,法院审理认为涉案人员虚构运输路线、隐瞒真实行程的逃费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四名涉案人员当庭悔罪认罚。此次判决不仅追究经济责任,更依法适用人身刑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业内人士指出,此案判决突破传统“追缴通行费”的处理模式,将新型逃费行为纳入刑事打击范畴,对企图通过技术手段逃费的不法分子形成强力震慑,为智慧交通时代的路网治理提供了重要司法参照。
蚌埠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蚌埠处将继续深化多部门协作,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织密“稽查”网络,形成对各类逃费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决维护全国路网收费秩序。(记者 张毅璞 实习生 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