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说刊讯|近日,小鹏汽车因多款车型频发质量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集中投诉。从动力系统故障到智能辅助驾驶失灵,从硬件缺陷到售后推诿,一系列问题将这家新势力车企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3月27日晚高峰,郑州车主王先生驾驶小鹏G6在高架行驶时突遇动力中断,车速骤降至20公里/小时,方向盘和挡位锁死,后方车辆紧急避让,险酿事故。经4S店检测,故障原因为“高压线束熔毁”,但维修后仍无法保证彻底解决。王先生称,车辆使用不足两年已多次维修,涉及悬架、漏风等问题,但车企从未主动告知潜在风险。
其实类似案例并非孤,在2024年8月,陈先生的新购小鹏G6在高速行驶中失去动力,仅行驶4012公里;武汉车主反映车辆异响、漏风后,最终因OBC线束接触不良导致失速。
小鹏官方虽承认线束问题,但将其归为“偶发事件”,仅以1000元积分补偿车主,遭消费者拒绝。多位车主提出退车或置换需求,至今未获明确答复。
除动力故障外,小鹏车型的智能化功能亦屡遭质疑。2024款G9车主投诉毫米波雷达频繁故障,导致前碰撞预警失效、高速NGP(导航辅助驾驶)突然退出。广东车主王先生称,车辆在自动下匝道时系统崩溃,险致失控,“幸亏及时接管才未出事”。
此外,小鹏MONA M03的自动泊车功能被曝剐蹭事故,车企一度投诉媒体“恶意抹黑”,后又称“不排除光线干扰因素”,引发公众对技术可靠性的担忧。
综合网络媒体报道,数百名P7车主联名投诉车机系统开机慢、卡顿,老款车型搭载的2016年高通820A芯片性能不足,官方拒绝免费升级。 G6车主质疑线束熔毁系“零部件缺陷”,而G9毫米波雷达故障被售后归咎于“车衣遮挡”,遭车主驳斥。
车主普遍反映,售后处理流程冗长且推诿。例如,G6失速事件中,4S店拒绝移交损坏线束供第三方检测;G9雷达故障被建议“等待OTA升级”,但多次更换硬件仍无法根治。
业内专家指出,小鹏汽车的质量危机折射出新能源车企的共性难题,智能系统复杂度高,但硬件冗余设计不足,易因单一部件故障引发连锁反应; 零部件供应商质量参差,影响整车可靠性。
面对舆论压力,小鹏汽车在部分投诉中承诺“优化服务流程”,但尚未公布系统性解决方案。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若不能从根本上加强质量管控、完善售后体系,小鹏的品牌声誉与市场份额或将持续受损。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小鹏汽车的“质量危机”为行业敲响警钟:唯有将用户权益置于创新之上,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