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刘晓庆、张金玲并称为“北影3朵金花”。
甚至她巅峰时,其他两位根本就比不上。
然而,她却成了销声匿迹最早的……
李秀明是天津人,1954年生。
1972年,高中毕业的她进了当地的艺术班。
后来在陈强的帮助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那时候,陈强为《海霞》挑选女主角时,在剧院的一场演出中注意到了担任报幕员的她。
她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和温婉优雅的气质让他移不开眼。
他当即决定让李秀明出演女主。
然而,剧院出于工作安排的考虑,并未应允李秀明的离开。
最终吴海燕接替她出演了这部片子,然后一炮而红。
虽然痛失这次机会,但李秀明并未放弃梦想。
陈强对她念念不忘,深知她身上蕴含的巨大潜力。
于是将她举荐给了谢晋。
彼时,谢晋正在筹拍《春苗》。
在看过李秀明的资料后,他当即就拍板把角色给了她。
1975年,电影上映。
她清新自然地表演,将田春苗的善良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开启了她在影坛的辉煌之路。
凭借这部剧,她被调入北影厂,正式从话剧转型到大荧幕。
1976年,她迎来了另一个重要机会。
饰演《甜蜜的事业》中的唐招弟。
这部电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新中国首部爱情电影,打破了当时题材的限制。
影片中,她饰演的唐招弟天真烂漫,充满青春活力。
她奔跑在田野上的身影,成为一代人心中难忘的经典画面。
凭借影片的成功,她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
1981年,她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这一年,电影界发生了一件罕见的事情。
八一厂和北影厂同时看中了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并计划将其改编成电影。
两家电影厂都对这部影片寄予厚望。
两家电影厂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拍摄工作。
却在无意中得知了对方也在拍摄同一部作品。
为了争夺市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
甚至闹到了文化部电影局。
八一厂邀请了原作者担任编剧,并请来执导过《闪闪的红星》的李俊导演。
北影厂则集结了厂里的精兵强将。
当时,刘晓庆刚刚获得百花奖,风头正盛。
但她却甘愿在影片中饰演七妹,为李秀明做配角。
最终,北影厂版本的率先完成并上映。
在这场竞争中,她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凭借饰演许秀云这一角,她拿下了金鸡百花双料影后。
在80年代的女演员中,她是唯一获此荣誉者。
27岁的李秀明,站在了中国电影的巅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但没多久,她就放弃了自己的演艺事业。
02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影行业迎来了变革。
电视的普及和新兴娱乐方式的涌现,导致电影市场的份额受到了严重地挤压,观众数量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电影行业内部也面临着体制改革和创作理念的转变。
许多电影厂陷入了困境,资金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她的演艺事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尽管她依然活跃在影坛。
出演了《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你的微笑》等影片。
但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和票房成绩都远不如以往。
此时的李秀明意识到,电影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过去,自己需要做出改变。
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她个人生活和事业追求也发生了转变。
1989年,她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前往美国访问。
在大使馆联欢会上的一次演唱,让她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在唱歌方面的潜力。
回国后,她开始系统地学习声乐,并举办了个人首场演唱会。
这次经历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
她逐渐意识到,自己不仅仅局限于电影这一个领域,还可以尝试更多新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她的家庭也发生了一些变故。
她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
生活的压力让她更加渴望寻找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
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她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1992年,国内掀起下海经商的热潮。
无数人投身商海,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这股热潮也触动了李秀明的心弦。
她决定告别影坛,开启自己的商业之旅。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程久实。
程久实本身就是个生意人,有着丰富的商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李秀明坚定了自己的创业决心。
两人先是一起去大学系统地学习商业知识。
在学习期间,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是积极寻找实践机会。
她曾到洛阳的一家火腿肠企业实习,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需求。
她还将自己在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专访《春都花梦录》。
在《经济日报》上连载了14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994年,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准备她和丈夫一起开了个营销公司。
随着国内“实业潮”的兴起,李秀明敏锐地察觉到了新的商机。
当时,美国一款薯片在国内非常流行,这种新奇的零食深受消费者喜爱。
她和丈夫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
国内的薯片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竞争相对较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于是,他们决定投身薯片行业,创立自己的薯片品牌。
可创业之路,又怎会容易?
生产薯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从原料薯粉、机械设备到包装用纸,全部需要进口。
光是前期的投资就要高达上亿元。
为了筹集资金,二人四处奔波,寻找合作伙伴和投资人。
他们不仅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向银行贷款,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诸多困难。
薯片的制作工艺并不简单。
要想做出口感酥脆、品质优良的薯片,需要不断地试验和调整配方。
李秀明亲自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和技术人员一起日夜奋战。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找到了最佳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产品生产出来后,销售又成了一大难题。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还比较低。
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她的薯片,成了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打开市场,她亲自去站柜台,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薯片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1997 年,“大家宝”成功创建。
1998年,年销售收入就达到了4000万。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她又换了赛道。
03
2002年,她的公司以高价出售给百事。
在李秀明看来,钱是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她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
希望能为子女提供更宽松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与关怀。
2003年,她带着丈夫和两个孩子移民到了温哥华。
在国外,她彻底告别了过去忙碌的工作和公众的视线,过上了宁静而平淡的生活。
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悉心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
如今,她的子女也已经长大成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女儿成为了华尔街投行的精英。
小儿子则追随母亲的艺术脚步,攻读导演专业,并成功进入电影圈。
李秀明的人生,在不同领域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影坛的明星到商海的弄潮儿,再到加拿大的宁静生活。
她的每一次转身都充满了勇气与智慧。
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看完记得关注(@2号探秘人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参考资料:
她和刘晓庆齐名,38岁卖薯片身家过亿,如今却…(5). 中华网娱乐
李秀明. 猫眼电影.
樱桃姐|从孔雀公主到“薯片王”,这朵美丽金花,把人生活出了别样风采. 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