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4月2日高调宣布,过去24小时内对美军“哈里·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发动三次饱和打击,并击落一架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MQ-9“死神”无人机。
据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声明,其动用“海军、火箭军和空军”,向红海美军舰队发射多枚巡航导弹及自杀式无人机,目标直指“杜鲁门”号航母。这是继3月30日宣称“击落美军预警机”后,胡塞武装发起的第10轮袭舰行动。然而,美军中央司令部坚称“所有来袭目标均被拦截”,五角大楼未公布航母受损证据。军事专家指出,胡塞武装的“圣城-3”导弹射程仅800公里,且缺乏卫星制导,而美军航母防御圈可达500公里,配备“标准-6”拦截弹和“密集阵”近防炮,理论上难以突破。但胡塞的“低成本消耗战”策略——用440万美元的导弹迫使美军消耗1000万美元拦截弹——已让美国陷入经济账困局。
胡塞武装的袭击绝非单纯军事行动,而是精心设计的“认知战”。以“支持巴勒斯坦”为旗号,胡塞武装赢得阿拉伯世界同情,其提出的停火条件(以色列赔偿1万亿美元、退回1967年边界)虽看似极端,却成功将红海危机与加沙问题捆绑,迫使美国陷入道义困境。导弹残骸上的“伊朗造”钢印暴露德黑兰的幕后支持。俄罗斯军事评论员称,胡塞已成为伊朗牵制美国的“代理人”,而沙特虽表面支持美军护航,却暗中与胡塞接触谈判,试图在也门内战中获得主动权。曼德海峡承担全球12%航运量,胡塞袭击导致货轮绕行非洲,推高油价30%。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红海危机已使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翻倍,堪比疫情峰值。
特朗普的“推特威慑”在胡塞武装面前显得苍白。尽管他威胁“真正的痛苦尚未到来”,但美军实际选择却暴露矛盾:全面地面战可能重蹈阿富汗覆辙,而空袭难以摧毁胡塞分散的地下工事。盟友沙特、阿联酋加速“向东看”,美军红海行动反而削弱地区影响力。更讽刺的是,胡塞击落第16架“死神”无人机的视频被配上字幕“看,他们连无人机都拦不住!”,在社交媒体疯狂传播,直接消解美军威慑神话。
胡塞武装的导弹或许从未真正击沉美军航母,但其用“敢亮剑”的姿态撕开了霸权伪装。这场红海博弈印证了《孙子兵法》的智慧:“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当超级大国的11艘核航母被一支“拖鞋军”拖入消耗战,全球权力格局的变迁已悄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