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最新披露的调查结果,完全改变了我们对俄乌战争的传统看法。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远不止是武器输送那么简单,而是深入到了战场操作的每一个环节!

更令人震惊的是,乌克兰高层内部的争斗以及泽连斯基的一项关键决策,直接导致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反击行动以失败告终。



«——【·威斯巴登的秘密指挥部:"龙特遣队"如何左右战局·】——»

过去我们看到的那些报道,都说美国只是在“帮助”乌克兰,现在看来,那不过是表面现象。事实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在德国威斯巴登的一个美军基地里,隐藏着一个代号为“龙特遣队”的特殊作战中心。

这不是普通的联络站,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指挥枢纽!每天清晨,美乌两国军官都会聚集在这里,共同决定当天要攻击的俄军目标。

美方情报人员通过卫星、无人机和通信监听,精确锁定俄军位置,然后将坐标传递给乌克兰方面。



这所谓的“不直接参与战斗”,简直是一场闹剧!美军虽然没有亲自按下发射按钮,但全程参与了打击流程中的每一步!

为了掩盖这种实质性的参战行为,美军特意避免使用“目标”这个词,转而用“兴趣点”来代替。

这种文字游戏背后,是美国一边深度介入战争,一边又试图维持表面上的中立态度。



2022年春季,当拜登政府把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交给乌克兰时,美国的介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爆料,战争初期几乎每一次海马斯的打击都由“龙特遣队”精心策划并监督执行。

这些极其精准的武器系统彻底改变了战局,使俄军伤亡率急剧上升,乌克兰在2022年底意外地占据了战场优势。

最初只有12名美国军事顾问,后来迅速增加到30人,并逐渐从幕后走向前线。

这些所谓的“领域专家”实际上直接参与了前线作战的规划与实施,早已超出了“顾问”的范畴。



«——【·逐步升级:美国如何陷入战争泥潭·】——»

回顾整个战争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介入程度的不断加深。

拜登政府一开始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国不是在对抗俄罗斯,只是帮助乌克兰进行自卫。”

然而,他们自己设定的“红线”却一次次被突破。

2022年,美国海军获得授权向乌克兰提供情报,用于打击克里米亚海域外的俄军舰艇。

随后,中情局也被允许支持乌军在克里米亚水域内的行动,甚至暗中协助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俄舰。



到了2024年初,这种支持进一步升级为代号“月雹行动”的大规模联合行动。

美乌军官联手策划了对克里米亚大约100个俄军目标的打击,这次行动效果显著,迫使俄军将大量设备和人员撤回俄罗斯本土。

最终,美国跨越了最大的红线——俄罗斯领土。

2024年春天,为了保护哈尔科夫免受俄军攻击,美方授权划定了俄罗斯境内的“作战区”,允许向乌克兰提供这些区域内目标的精确坐标。

随着朝鲜军队进入库尔斯克地区,这一“作战区”进一步扩大。



甚至连中情局的政策也发生了改变。

长期以来,中情局被禁止提供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情报。

但通过所谓的“灵活措施”,他们开始支持对托罗佩茨军火库等深入俄罗斯领土的目标进行打击。

2024年9月,一群无人机撞击了这个距离乌克兰边境470公里的军火库,爆炸威力如同小型地震,炸出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大坑。

这种逐步升级的策略,反映了美国试图在不直接对抗俄罗斯的同时,最大限度削弱其军事力量的精心算计。

每次突破红线,都以“保护乌克兰”为借口,但实际上是在试探俄罗斯的容忍底线。



«——【·乌克兰内斗:反攻失败的真正原因·】——»

最令人惊讶的爆料是关于2023年乌克兰反攻失败的内幕。

表面上看,这次反攻因俄军防线坚固而受挫,但实际上,乌克兰内部的权力斗争才是问题的关键!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尼与总统泽连斯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早在2021年,泽连斯基提拔扎卢日尼越过其上司西尔斯基时,这种竞争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随着战争全面爆发,扎卢日尼的军事成就和公众支持率飙升,甚至超过了泽连斯基本人,这让总统感到不安。



2023年反攻前,美乌联合在威斯巴登进行了兵棋推演,制定了明确的战略:主攻南部梅利托波尔方向,切断俄军通往克里米亚的陆地通道。

这一计划得到了扎卢日尼和美方军事专家的一致认可。

然而,西尔斯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方案:在东部巴赫穆特地区重创俄军。

关键时刻,泽连斯基选择支持西尔斯基而非扎卢日尼,更糟糕的是,他没有集中兵力于一处,而是将有限资源分散到两条战线。

这个灾难性的决定导致乌军既未能收复巴赫穆特,又未能在南线取得突破,整个反攻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明显的政治考量,据透露,泽连斯基当时急于在联合国大会前展示战场进展,以争取更多国际支持。

为了短期政治利益,他牺牲了军事上的最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西尔斯基在军队中的口碑极差,多位前线士兵公开批评他是典型的“苏联式指挥官”,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战略价值有限的阵地,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巴赫穆特战役就是明证,乌军付出数千人伤亡却未能阻止城市陷落。

一位乌军指挥官甚至尖刻地称西尔斯基为“那个俄罗斯将军”,因为他出生于俄罗斯并在苏联军队服役。

这种内部矛盾不仅影响了战场决策,还导致重要资源如HIMARS火箭炮系统的分配出现争议。

扎卢日尼和西尔斯基互相争夺有限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削弱了乌军的整体战斗力。



«——【·库尔斯克突袭与朝鲜参战:战争的新转折点·】——»

2024年8月,乌克兰军队做出了战争中最出乎意料的举动——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州。

这是二战以来首次有外国军队占领俄罗斯领土,完全打了克里姆林宫一个措手不及,在美国情报和打击支持下,乌军迅速占领了约100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

起初,俄军防御表现惨不忍睹,当地边防军大多是缺乏经验的新兵,有些甚至没有武装。

据乌克兰第80空降突击旅指挥官帕夫洛·罗兹拉奇透露,乌军特种部队早在8月4日就开始渗透库尔斯克地区,为主力部队铺平道路。



然而,克里姆林宫的反应带来了战争中的新变量——朝鲜军队。

据多方消息证实,从2024年10月起,约11,000名朝鲜士兵被部署到库尔斯克前线。

据乌克兰军方描述,这些朝鲜士兵采用近乎自杀式的战术,以小队和连队为单位行动,依靠人海战术弥补技术劣势。

朝鲜参战标志着这场冲突的进一步国际化。

对俄罗斯而言,使用朝鲜军队比在国内进行新一轮动员“更便宜且政治上更简单”,普京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可能影响政府支持率的大规模征兵。



到2025年初,朝鲜部队在库尔斯克前线已经遭受重大损失。

据泽连斯基透露,约有三分之一的朝鲜军人阵亡,乌克兰军方甚至捕获了几名朝鲜士兵,其中一人后来因伤势过重死亡。

这些战俘身上发现的急救手册和忠诚宣誓书,揭示了朝鲜军队落后的医疗水平和极端的忠诚教育。



«——【·特朗普回归:战争将何去何从?·】——»

就在战场局势不断变化之际,美国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特朗普重返白宫。

这位新总统多次明确表示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这与拜登政府长期支持乌克兰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普京迅速对特朗普的胜选做出回应,表示愿意与新总统进行对话,并认为特朗普关于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言论“至少值得关注”。

这一表态被视为俄方对和谈可能性的积极信号。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首次通话中,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参与其中。

这一细节引发广泛猜测,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暗示着美国对乌政策可能出现重大转向,从全方位军事支持转向政治解决路径。

同时,战场形势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进攻势头减弱,俄军甚至开始反攻,已收复部分失地。



截至2025年3月,俄军宣布已收复12个库尔斯克地区的定居点。

据福布斯报道,乌克兰主力部队已从库尔斯克撤离,重新部署到乌克兰境内。

在乌克兰东部前线,情况更为严峻。

俄军继续保持压力,虽然进展缓慢但稳定推进,乌克兰军队则面临弹药短缺和兵力不足的双重压力。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