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紧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引领、抓队伍、转作风,以常态长效推进作风建设的实际行动,持续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效。自56个区级模范机关先进(标兵)党支部、五星党支部与全区街区党支部开展结对以来,深化拓展“四包”工作机制,围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开展多项务实举措,进一步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立足职能,构建政策宣传新模式
区级机关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及时向街区商户、新业态就业群体宣传重要精神、政策信息和活动服务安排,强化普法宣传和政策落地。一是聚焦问题优化“菜单”。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第五检察部、检务保障部党支部围绕商铺经营中易发多发的劳资纠纷、经营纠纷等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探索形成了“街区支部收集问题——机关支部整理分析问题——共同普法宣传推动问题解决”的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普法“菜单”,做到“送法上门”。
二是围绕重点开展专项行动。针对街区商户、新业态就业群体医保政策知晓率低、不同群体参保政策复杂等问题,区医保中心党支部与泗泾夜市商圈党支部联合开展“医保进商圈”专项行动,两个党支部共同走访“小个专”商户71家,围绕灵活就业参保、异地就医结算等热点政策进行服务指导。三是结合需求普及实用技能。区红十字会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街区商户和商圈物业人员普及急救知识,涵盖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街区人员面对突发状况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跨前服务,探索主动赋能新路径
聚焦新兴领域群体需求、街区治理热点难点、营商环境优化等,区级机关党支部与街区党支部通过合力推进“一支部一实事”项目落地落细,真正做到从“解决一件事”到“集中解决一类事”的实效转换。一是完善走访机制实现“零距离”精准服务。区交运中心党支部精准排摸车墩镇工业园区内的10家汽修行业“小个专”企业,联合街区党支部一同进行走访,宣传行业政策,了解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和诉求,建立问题收集处理工作机制,切实为“小个专”企业纾困解难。
二是开设检测服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区市场监管局中山所党支部携手中山街道府城街区党支部共同开设“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检测服务,为网约配送员、沿街商铺提供食品药品安全咨询,把好食品安全消费关,进一步提升街区营商活力。
三是依托气象预警保障新就业群体安全。为解决新就业群体气象服务难题,区气象局官方值班微信号加入大港街区组建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微信群组,一旦监测到暴雨、大风等户外高影响灾害性天气,向商圈商户、快递、外卖小哥等第一时间推送详细预警内容,服务对象涵盖约1000人,第一季度已累计发送预警信息70余条。
同心汇聚,打通资源互通新渠道
区级机关党支部积极参与街区党支部所在的网格主阵地建设,推动各类资源下沉,探索在阵地轮值或担任项目主理人,合力打造“家门口”“沿街面”的美好生活地。一是建立常态化阵地轮值制度。依托泗泾镇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区医保中心党支部选派医保业务骨干,与泗泾镇党群服务中心联合设立“医保轮值官”岗位,建立常态化轮值制度,每月2次固定时间安排“医保轮值官”驻点办公,针对街区日常走访调研收集的医保集中问题,统一现场答复和办理,实现医保服务与街区治理双向赋能。
二是创新节庆共办模式。佘山度假区党总支推动景区流量与街区资源深度对接,开放活动平台,吸纳集镇街区非遗手作、特色餐饮等商户入驻市集,并联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通过共办活动、共享客源,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丰富度、激发商户创新活力,构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
三是搭建消费纠纷化解平台。区市场监管局开发区所党支部发挥“娘舅家”调解作用,与经开区东部园区街区党支部联合开展消费者权益现场调解会,市场所监管人员现场提出初步调解方案,街区党支部分别从当事双方的角度出发,引导双方充分协商沟通,通过资源整合协助矛盾化解在一线。
下一步,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将持续通过组织生活联学、问题诉求联议、实事项目联办、党群阵地联建,推动区级机关党支部为街区党支部赋能增效,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关注新兴领域,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供稿:1号先锋
编辑: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