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贾峰

20世纪60年代,一条穿太行山脉蜿蜒流淌的“人工天河”,让林州彻底告别了“十年九旱”的艰苦生活。10万太行儿女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壮举改写林州命运,由此诞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2014年林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无人区架设35千伏富任线。拍摄者:李朝良

如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接续发力,林州57个贫困村实现了又一次焕然一新的转变。从点亮深山村庄的第一盏灯,到光伏电站的聚能生金;从产业扶贫的精准滴灌,到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在这片热土上,永续流淌的红旗渠精神,一条条由银线铁塔铸就的“光明长河”正在千峰万壑间悄然奔涌。国网安阳供电公司以能源电力为笔,以担当奉献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着新时代的“红旗渠”故事。


银线飞跃秋日太行。拍摄:苏世一

电力筑基 架起乡村振兴“光明脊梁”

在全力脱贫攻坚的那段日子里,供电公司大力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时任国网林州供电公司配电网建设办公室主任秦法增回忆说:“公司肩负央企社会责任,老百姓能不能用好电,是我们关注的头等大事。”

太行山区地形复杂、地质坚硬,架线立杆困难重重。为实现深山中的电力蝶变,电力人以“红旗渠精神”破题。

大垴村海拔1750米,是林州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大垴村电网改造工程由11名“渠二代”攻坚完成。自小耳濡目染的红旗渠精神,是他们啃下“硬骨头”的精神支柱。

大型机械上不来,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的他们就靠人力苦干。12米长、100多斤重的水泥电杆,人力肩扛了一个月才全部搬上山;在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上,一个电杆坑要一周才能凿好……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安阳供电公司累计投入4190万元,历时2年完成林州57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工程。


2017年9月20日,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石板岩大垴村改造现场。拍摄:苏世一

有了可靠的能源保障,村里的发展就有了希望。庙荒村借红旗渠水脉打造“太行观霖”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5万,电力保障让民宿集群24小时热水不断;黄华镇“煤改电”工程惠及187个村,连片开发乡村旅游示范区,电力保障让停车场、观光步道、民宿集群焕发活力。就连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北马沟村,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也一改昔日土路泥泞、煤油灯摇晃的困顿景象。安阳供电公司连续向该村派驻了四任第一书记开展定点帮扶,投入80余万元改造基础设施,如今的北马沟村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接入灶台边,太阳能路灯照亮夜归路。

太行山中,银线翻山越岭如五线谱跃动,为乡村振兴奏响光明乐章。

光伏赋能 绿色能源点亮“聚宝盆”

4月1日,庙荒村千年皂荚树下,74岁的刘明生正擦拭“红家乐”招牌,为即将到来的旅游小高峰做准备。刘明生说,这座由老屋改造的农家乐,去年盈利5万元,“有了这些‘蓝板板’俺这旅游才搞起来的。”顺着刘明生的目光看去,120千瓦光伏电站的蓝色光伏板如梯田般铺展,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似与红旗渠水交相辉映,这是林州“光伏扶贫”的生动实践。

九年前,这里还是“吃水靠窖、走路靠爬”的深度贫困村。时任驻村第一书记陈军引入光伏扶贫,供电公司投资16万元改造线路,建起了林州首座村级光伏电站。“日发电350度,年收益超10万元。”村支书郁林英说,这笔钱用于建设旅游停车场、观光步道,带火13家农家乐,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

安阳供电公司精准把握山区光照优势,推行“光伏建到哪,电网配套到哪”模式,共投资80万元解决42个贫困村光伏并网难题,为970户村民安装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80万千瓦时,已累计返还电费630万元。


2017年8月9日,林州市供电公司员工对城郊乡庙荒村光伏项目架设专用线路。拍摄:李朝良

光伏点亮的不只是产业。在下峪口村,张梅生老人用儿子的意外赔偿金投资光伏,供电所“私人定制”服务让他重燃希望;东岗镇打造“光伏图书馆”,用清洁能源为文化振兴赋能;大井村87户无劳力家庭靠光伏每年户均增收2000元……这片曾被岩石“封禁”土地,正因“阳光银行”焕发生机。

产业兴村 电力引擎驱动“致富快车”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安阳供电公司深谙“输血”更要“造血”之道,既是“光明卫士”更是“致富参谋”,以电力支撑打通产业链条,通过电网改造、引入深加工设备,特色农产品通过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在北马沟村,安阳供电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秦万军为北马沟注册小米商标、开拓电商渠道,电力驱动的薯片生产线年产值超20万元;在长沙村,供电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唐永安任期内为村里新建蓄水池、安装路灯,推动农业合作社落地,小米加工机和花椒烘干机让农产品溢价30%,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电力现代化正重塑乡村生产生活方式。


困难党员在电力爱心超市用参加公益活动的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拍摄:任武亮

站在红旗渠畔,汩汩渠水与条条银线构成时空对话。从红旗渠的“水长城”到电力网的“光明河”,变的是时代使命,不变的是精神传承。60年一个甲子,安阳供电公司将以红旗渠通水60周年为新的起点,以能源电力铸就新时代的“光明渠”,载着乡村振兴的中国梦,奔向更加璀璨的远方。

编审:孙喜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