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之战如果真的打响,美军会不会插手台湾的事儿,早就不是啥新鲜话题了。
台海这块地方,地缘位置敏感,牵扯的利益太多,美国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结合现在的情况和过去的历史来看,美军要是真介入,估计会干三件事:先炸一个台湾企业,然后撤侨,再带走民进党高层,最后拍拍屁股走人。
这种推测不是凭空来的,背后有情报分析、军事部署和经济利益的支撑。
先说第一件事,炸一个台湾企业,首选目标八成是台积电。台积电是啥?
全球芯片巨头,半导体行业的顶梁柱,市值一度逼近1万亿美元,生产的芯片占了全球高端市场的九成以上。
手机、电脑、汽车、甚至军用装备,哪个离得开芯片?
美国自己虽然设计芯片很牛,但生产环节早就外包了,台积电就是它最大的依赖对象。2024年的数据表明,美国从台湾进口的芯片占了它高端逻辑芯片的90%。
为啥要炸?
道理很简单,美国不想让自己的对手捡现成的便宜。
台积电的技术和产能要是落入大陆手里,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事装备供应链就得掐脖子。别看美国嘴上喊着自由市场,心里门儿清,芯片这玩意儿是命根子。
2022年美国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了520亿美元扶持本土半导体产业,可就算这样,短期内也造不出台积电那样的工厂。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建厂的项目,计划2024年投产,到2026年也才勉强能出点货,产量跟台湾本岛比差远了。所以,一旦局势失控,美国宁可毁了台积电,也不愿看着它换个主人。
这想法不是空穴来风。
2023年,美国众议员塞斯·莫尔顿就公开说过,要警告中国,如果敢动台湾,美军就炸了台积电。
这话一出,岛内炸锅了,台湾防务部门赶紧跳出来说,绝不会让自家设施被毁。可现实是,美国真急眼了,谁能拦得住?
更别提2022年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论文《破巢:阻止中国入侵台湾》,直接建议台湾自己搞个“焦土政策”,把台积电炸了,断了中国的念想。
再说炸台积电这事儿咋操作。美军有的是手段,F-35隐形战机带上精确制导炸弹,分分钟就能把新竹的台积电工厂炸成废墟。
台积电的主力厂房集中在新竹科学园区,占地几百公顷,里面全是高精密设备,炸毁一栋主楼,生产线就得全废。
有人可能会问,炸了台积电,美国自己不也得跟着吃亏?
没错,短期内肯定乱套,苹果、英伟达这些大客户得哭晕,全球芯片价格也得飙。
可美国赌的是长远,它觉得与其让对手拿走全部,还不如大家一起疼,逼着全世界重新布局供应链,自己还能趁机抢占先机。
第一件事干完,第二件事就是撤侨。
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将台湾视作遏制大陆的代理人和工具,不断在两岸之间制造分裂,充当台独分裂背后的黑手。
美军在台湾方面也布设了庞大的情报机构,美台已经实现了军事情报共享,监测解放军台海方向的部队调动和军事演练,台湾岛上有多少美国人?
根据2024年的统计,大概1万左右,加上一些搞贸易的、做顾问的,还有美军派去的秘密军事人员,总数可能更多。
这帮人要是留在岛上,战乱一来就是人质,美国不可能不管。
历史上,美国撤侨的案例不少,比如1975年西贡陷落前,美军就紧急撤了上万侨民。台海要是开打,美军估计会用同样的套路,派运输机和军舰,把人弄到冲绳或者日本的基地去。
撤侨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轻松。
要是真打起来,台北、高雄的机场和港口肯定乱成一锅粥。美军得先控制几个关键点,比如松山机场或者基隆港,然后派C-17运输机和两栖攻击舰接人。
时间紧,任务重,估计得在12小时内搞定,不然战火一扩散,谁也跑不了。美国在台协会(AIT)早就备好了撤离预案,2023年还搞过一次演练,就是为这种局面做准备。
第三件事是带走民进党高层,弄个流亡政府出来。赖清德这帮人要是留在岛上,八成得被抓,美国肯定得保他们一把。
这不是啥人道主义,而是政治算计。民进党一直是美国在台海的棋子,几十年来靠着美国的军援和经济支持跟大陆对着干。
2024年美台贸易额达到750亿美金,美国在台有413家企业,利益捆绑得死死的。
当美国认为大陆动手之前,美国一定会派遣军队撤出在台人员和企业。
这三件事干完,美军估计就得撤了。
为啥不留下来硬扛?
一来,美国没那个实力跟大陆在台海正面拼,大陆的军力不是开玩笑的,航母、导弹、无人机,样样都硬气。
2023年兰德公司报告就说,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越来越明显,美国就算介入,也得付出巨大代价。
二来,美国的目标不是保台湾,而是保自己的利益,炸了台积电,撤了侨,带走棋子,任务就算完成了,留下来多打一天都是亏本买卖。
撤的时候,美军会咋走?估计是从东海撤到日本或者关岛,走海路为主,舰队护航,避免被追着打。
2023年CSIS的战棋推演就模拟过这种场景,美军在台海撑不过三周,损失几十艘军舰和几百架飞机,最后还是得跑。
这三件事,从炸台积电到撤侨,再到带走民进党高层,步步都是算计。
美国想着保住自己的底牌,美国可以安全撤离在台美国企业和人员,但是试图炸毁台积电和扶持海外台独分裂势力根本不会改变两岸统一的进程。
历史教训摆在那儿,美国当年在越南、阿富汗都吃过瘪,这回怕是也得再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