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习惯一早跑步。

因为有两个孩子,还要全职上班,天还没亮的时候,她最自由。

从家出发,她跑出小区,在马路上继续。遇到红绿灯,暂停,目光被一个同样穿着运动衣的女孩吸引。

这不是Joyce第一次见到她了。“嗨,经常看你在这跑步,你也住在附近吗?”Joyce开口,就这样她认识了何金凤。

一年之后,她们一起在2020年成都马拉松完赛,成绩是4小时27分36秒。

一直跑下去,Joyce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令她惊喜的是好闺蜜何金凤在马拉松这条赛道上不仅跑了下去,而且持续进步、全马破三,成为川渝地区的知名女子马拉松运动员。

“吉普图猫”,有跑友这样叫何金凤。因为她微信昵称是“小猫咪”,又喜欢用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肯尼亚名将基普图姆坚持的“前慢后快”负分割跑法。这种跑法让她在赛场上很有后劲,经常创造最后1公里超越对手的热血场面。2024年重庆铜梁马拉松,她追上了非洲选手,以2:51:39夺冠,令观者振奋。

循此苦旅,以达星辰。最难得的是,何金凤29岁从零开始跑步,不管是早起训练还是长距离比赛,她都乐在其中,不以为苦。她没有在训练里跑吐过,也没有在比赛里跑崩过。


想到,就去做。何金凤从小执行力就很强。她是长沙人,不喜欢漫长的雨季,便选择到成都读书并且留在成都工作。开始跑步,与其工作也有些关系。


她做自来水工程相关工作,需要长时间伏案劳作。2016年,公司接的项目多,他们常常加班到晚上十点。一个画竣工图的同事颈椎、腰椎劳损严重,不得不住院治疗。这让当时29岁的何金凤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考虑到跑步不需要像去游泳馆或者健身房那样高成本,所以她下班后开始跑步。刚开始每次跑3公里,一个月三次,何金凤的月跑量在10公里左右。

幸运的是刚跑了几次,她就被偶遇的跑友拉进了附近的跑团群,有了“组织”。

真正把跑步变成日常,源于2020年1月。何金凤参加完跑团活动,与新认识的一位新疆跑友一起走路去坐公交车。

“你为什么开始跑步?”何金凤很好奇。

“控制体重!”为此,跑友加入了线上跑步打卡活动,强迫自己每天跑3公里。活动报名费299元,送一双跑鞋,110天内只要跑满100天就可以退回。

何金凤决定试试,“也许可以更好地督促自己坚持跑步”。

3公里不多,慢慢跑也就20分钟。每天挤出20分钟,不是难事。她下班回到家遛完狗,就在小区附近跑步。第一期完成,何金凤继续参加第二期;第二期完成,她升级到5公里跑,又连续完成两期。






何金凤的月跑量记录

现在何金凤回想起来,自己从零基础到破三,这400多天的有氧跑给她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在每天坚持跑5公里时,何金凤发现跑完有时候会比较兴奋,影响睡眠,便改为晨跑。天未亮去跑步,路上车辆少,一切可控,她很享受。

也是在晨跑时,何金凤遇到了影响她加入跑马行列的Joyce。Joyce参加过西昌邛海马拉松,何金凤看了她发布在朋友圈的照片,发现赛场上竟然还会有很多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姑娘在为她加油,击掌。她被氛围所感染,也有了想去跑一场比赛的念头。


五年以后,何金凤已经是优秀的马拉松选手,

她和舒梦(中)、橙橙(右)是成都著名的“破三”三姐妹

生活在成都,何金凤很自然地想去跑成都马拉松。为此,她和Joyce在周末约着跑长距离:从8公里、10公里到15公里……两个原本陌生的女孩,因为共同的爱好,越来越紧密。

“要跑全马,你们跑一个25公里以上的距离,心里会比较有底”,赛前,有经验的前辈建议。 她们从善如流,赛前两周的一个周末,她们在公园里跑了25公里。


何金凤和Joyce牵手完赛

九个月后,她和Joyce一起牵手跑完了2020年10月的成都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27分36秒。

从那之后,她对于跑步的热爱不再止于日常锻炼。


凌晨4点30分,闹钟一响,何金凤就会起床。有时候不需要闹钟,她会自然醒。三四年的训练,生物钟已经形成。简单洗漱后下楼,从5点20分热身跑到7点钟完成训练。回到家,再接着遛狗、冲凉,收拾一下去上班。2024年,她日常训练时间是跑90分钟。2025年,指导员建议她每天跑100分钟。


凌晨四五点的合训

“要想成绩上突破,日常训练量就要足。”这是何金凤与指导员的共识。

指导员,有些像传统意义上的教练。对于大部分大众跑步爱好者来说,大家都是自学自练,不太会去找一个“指导员”进行相对系统性的训练。

但何金凤是个例外,她在马拉松训练路上有两个指导员。

“想要练一练速度,就可以到华西坝川大操场!”2022年4月,何金凤随跑团参与成都二环活动时,有前辈大哥分享经验,并组建跑马小群方便大家一起合练。

‌华西坝在成都武侯区锦江之南,是华西协合大学旧址,有历经百年、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现在是成都的一个文化符号,属于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这里的田径场24小时开放,在成都跑友心中,与北京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的天河体育中心一样是“跑步圣地”。

在华西坝,何金凤开始接触400米间歇跑。尽管跑了两三组就掉队了,但是她从中感觉到了竞技和提升的乐趣,“觉得蛮有意思”。她加入到队伍中来,每周六到华西坝操场跟着练速度,风雨无阻。这些跑者水平高,对成绩有追求,都希望能在一年一度的成都马拉松实现PB。



华西大合练

也就是在华西坝操场合练的时候,何金凤认识了第一个指导员王嘉。王嘉是理工科出身的IT从业者,喜欢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早就破三的王嘉在大家集体训练结束后,都会分享心得帮助大家一起进步,何金凤很受益,经常找机会跟他请教跑马的训练方法和比赛经验。



左一绿色衣服的是指导员王嘉

“跑步最好的节奏就是渐进式跑法。前面一定要慢,后面再加快。”

“平时不和大家合练的时候,最后一公里你可以试试提速,跑快一点。如果有能力可以最后两公里都跑快一点。”

她将这些话牢牢记在了心里,自己跑步时也会按照王嘉指导的方式训练。

有一次队内半马测试赛,何金凤跑出1小时30分。这让王嘉判断她全马可以跑到3小时05左右。“应该没有那么快,我觉得我应该完成不了”,何金凤不相信。

但是,后面的成绩证实了王嘉的判断。

2022年11月20日,在成都马拉松上,何金凤跑出3小时02分19秒,排在女子第八名,收获5000元奖金。第二年,同样在成都马拉松,何金凤以2:56:00成功破三,这一次她排名国内女子第四,奖金8000元。



何金凤2022年成马(左)和2023年成马(右)

她也成为了大众跑者里的佼佼者。

在王嘉看来,何金凤的特点是耐力好,比赛中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不会盲目提高自己的配速。“她会按照目标成绩严格执行比赛配速,执行能力很强,且都是按照课表严格执行”。

“我们队里全是男队员,她一点都不弱,男队员跑不完的课表,她都能坚持下来。”从一开始加入到队伍里训练,王嘉就对何金凤的韧劲儿印象深刻,他觉得这是她这几年来持续进步的原因。


披星戴月训练


第二个指导员Ben,和何金凤一样,是定居在成都的湖南人。

遇到Ben时,何金凤刚在成马跑出256。Ben参考“两极化”训练理念,慢的部分是非常舒适的低心率慢跑,不管配速,只要在一定心率区间内跑足时间;在强度训练上也没有高强度间歇训练,只有每一周或两周一次的乳酸阈值跑训练,判断的标准是配速优先但要兼顾心率,Ben说碰到瓶颈后再去跑高强度间歇来突破自己。

Ben的要求很高,目标低心率的慢跑训练,前后上浮不要超过两个单位,跑完后心率图形基本得是一条甚少波动的直线才算过关;强度训练的乳酸阈值跑则是从5公里开始,到10公里,再到15公里。

最开始真的很难,特别是低心率慢跑总达不到要求,但通过整个冬训的坚持,何金凤基本达到了指导员的要求。这夯实了她的有氧能力,为她在2024年春天不断PB,在成都双遗马拉松跑出2小时51分12秒奠定基础。

在Ben看来,何金凤的有氧能力类似于青藏高原,下限较高,所以每次都能稳定发挥出255左右的水平,但上限需要通过强度课训练去突破。

她感慨在跑步路上自己的幸运,“我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好友,两个指导员也都给了我很科学的指导。


成都马拉松之外,重庆铜梁马拉松是另一个见证了何金凤进步的赛场。

铜梁,位于重庆西北,得名于境内小铜梁山的“山梁横亘、其色如铜”。2023年3月,第一次到铜梁参赛,何金凤没想太多。她选择参加这场比赛,一是因为它距离成都比较近,时间成本低,更适合上班族;二是想检验自己此前的冬训效果。

赛程过半,进补给站时就有热心志愿者告诉她,“你现在是女子第六,加油!”。接下来,何金凤追上两人,到了第四。在第41公里处,她看到前面有一个女跑者,离自己只有200米,就想试试看,毕竟追上了可以多拿1000块奖金!等她超过去,她才发现那是川渝地区大众女性跑者里大神级的存在:叶瑞。

那一次,何金凤以3小时01分获得铜梁马拉松第三名,第一次站上了领奖台。

在训练中,她一直按照指导员所说的去做,匀速跑,最后一两公里加速提速跑快一点。到了比赛,她要求自己从第1公里开始就照着自己的配速,有时候因为刚开始起跑人太多无法贯彻,就从第2公里开始调整回自己的配速,以便后半程在保有体力的情况下加速。


铜梁冲线

这是何金凤在2024铜梁马拉松能够绝杀肯尼亚选手Nancy Githaiga,PB夺冠的缘起。

Nancy Githaiga,全马PB纪录是2小时41分28秒,当天赛中一直保持领先。但是在最后一公里时,紧跟在她身后的何金凤听到对手急促的呼吸声,暗忖着自己有机会。“那就拼一把!大不了倒在终点线,也有人扶,不用担心。”时隔一年,何金凤回忆道。下定决心后,她把随身带着的能量胶吃了两口,开始提速,超越对手,以2小时51分39秒夺冠。

随后的一周,何金凤参加成都双遗马拉松,以2小时51分12秒的成绩再次PB。


生活中的何金凤

“小何!没想到真的是你!”站在领奖台上的何金凤被同样参加马拉松的同事发现了。他知道何金凤跑步,也会参加比赛,但完全没想到成绩这么突出。

平时在朋友圈不会发自己跑步成绩,不做自媒体,也不拍视频,何金凤纯粹把跑步当做自己的业余爱好,享受跑步本身。

“现在,我的训练系统还不够完善,缺乏力量训练,跟职业运动员的差距很大,所以我希望自己的训练重点放在这些地方,让自己能够有突破。”但让她欣慰的是在生活里,自己喜欢跑步这件事正在影响着一些朋友和亲人,并带动他们一起参与进来。




何金凤和侄子一起参加马拉松比赛

她的侄子读高中时因为家庭变故和学业压力,情绪一度出了问题。原本独居的何金凤,把他接到了成都一起生活,一起跑步,还带他跑过两场半马。“姑姑,现在天气暖和了,我晚上可以跑一下步。”现在侄子可以凭借自己所学逐渐独立,何金凤带他体验过的跑步像一个积极因子让他更好地规划生活。

“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人,我就很开心了。”对于自己,何金凤表示自己去年8月跑越野时脚受伤,导致下半年没能突破PB。所以今年,她希望自己能在2025年打开250。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南琼

编辑:槠洲 西嘉

制作:东海 小春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