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广州最近有了大动作了,在佛山和肇庆的交界处,一座全新超级机场正在缓缓崛起。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已经正式立项批复,预计在2025年就会进入施工阶段,未来投入使用后将彻底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格局。

更有意思的是,这座超级机场的地下就是高铁站,建成之后将打造成三维一体的超级交通枢纽,工程建成之后的规模将会有多庞大?会给当地带来哪些机遇呢?



地面飞飞机,地下走高铁?

根据规划,新机场建成之后就可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远期规划更是冲向6000万到8000万人次,规模一听就挺吓人的,放眼全国也算是顶级的存在,据说它的总建筑面积十分夸张,建成之后又将拿下几个世界第一的头衔。

新机场的真正亮点其实是隐藏在地下的神秘空间,一座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高铁站!为了更好的让交通呈现立体化,机场规划直接把高铁站嵌入到了地下,未来这里不仅有过往的高铁线路,还引入了多条城际铁路线,把广州、佛山、肇庆这些城市整个串联了起来。



现在的地下工程进展相当迅速,随着最后一块筏板浇筑完成,标志着高铁站也进入了主体结构的施工阶段,未来新机场高铁站总共6台14线,承载的不仅是珠三角的铁路客流,还连接着广湛高铁这样的国家重点铁路工程。

这么复杂且立体化的工程自然引来不少建筑迷打卡关注,每一处的建设都有严谨细致的过程,各类大型机械和设备在狭小的空间内迅速地来回作业,建设节奏让人大开眼界。

就目前看到的施工速度,广湛高铁机场段在今年内就将实现通车,而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也会跟进动工建设。

如此巨大的项目自然离不开国家级的设计和规模,现在的建筑现场有上千名工人分成几班全天候在线工作,各类施工机械从不间断,为的就是让这个“地下+地上”同步开工的工程快速推进。



除了巨型地下高铁站之外,地上也规划了一个4E级的机场航站楼,整体采用地下两层、地上四层的设计结构,单是航站楼的面积就将达到37万平方米。

从空中看,顶部的玻璃幕墙显得格外壮丽,现代化的放射状设计让旅客从任何一个登机口走到飞机跟前不会超过十分钟,既省时又省力,从设计初衷就已经将效率拉满了。

面对快速扩张的航空物流业,机场还配套建设了综合交通中心和大量停车楼,一系列规划明确的基础设施让未来的旅客、货物流通得以最大化利用每一片空间。

只不过广州有些小小的失落了,虽然被称作广州新机场,但新机场所处位置离广州市区大约有80公里,离佛山市中心也有50公里远,但这个地理位置才是机场的优势所在。



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一直存在资源密集和开发强度难题,既然现状如此,那对空域资源的合理分配尤其关键,此番把新机场选在广佛交界处不仅考虑到地面交通对接,还着实在运力提升和机场群的协同性方面进行了规划和思考。

为什么要建新机场

广州明明已经有了白云国际机场,为啥还要建新机场呢?白云机场目前的吞吐量虽然已经不小,每年处理旅客吞吐量超7000万人次,几乎接近饱和。

这些年因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推动,区域之间的往来人数、物流业务早已开始了快速扩张,光靠一个白云机场显然顶不住了,新建机场就是为了分流白云机场的压力,同时也帮助大湾区更均衡地布局发展。



现有的白云机场位置在广州北部,对广州南部或佛山、肇庆等地而言交通距离有点远,通达时间成本也很高。在广州、佛山、肇庆这三个发展极其迅速的区域交界处建起新的珠三角枢纽机场,就可以很好的方便周边居民更快速地接入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网络。

这一调整就让大湾区西部长期“失落”的交通板块重归视野,拉起新的平衡点,对广州整个城市发展格局和城市竞争力非常关键。

大湾区规划的核心是在增强区域一体化,随着大桥、隧道的快速崛起,新机场和其周围的交通枢纽一下子成了交通争抢的地盘,但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对效率和便捷性的需求正持续攀升。



如今从佛山或肇庆到白云机场的那一段车程挺麻烦,途中需要绕路进城或找高速卡口出入,费时费力,未来随着新机场的落成,他们只需经过机场快线、广湛高铁等线路很快到达新机场,可以大大降低交通成本,提升效率。

除了交通之外,产业层面的提升也是个关键,新机场不光是承接客运和货运的地方,还可以依托机场打造临空经济区和高端产业链。

很多机场的发展轨迹已经告诉我们,每一次机场扩建都催生了周围一大批的产业群,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产和物流特别依赖快速通达的交通网络,之前郑州就借助机场附近经济区引进了富士康这样的巨头。

广州新机场枢纽的范围和规模远超郑州,周边又是城市林立,对资本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强,现在广州新机场已经开始和周边的佛山肇庆洽谈及吸引各类投资项目,不管是电子信息产业群还是新型储能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这些高附加值产业,都会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培育对象。



新机场落成之后,它的规模和交通广度注定会吸引大量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落地,而这些产业落地后还将继续发展新兴行业,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

现在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已经显露出靠近机场布局发展的强烈念头,它们看重新机场引发的复合型交通系统提升潜力,这样就可以为产品快速运输和优质物流链提供强保证。

所以新机场的建设一定会成为企业想要高效联动生产的坚定动力,业内预测,今后不仅信息技术公司会逐渐转移到该区域周边,连数据服务和无人机研究都将随着这个枢纽的降临前景满满。

新机场背后还有关于“西进”的谋划,专家提过一个概念挺有趣的——大湾区东边有深圳、香港撑着全球化运输的门面,西边就总感觉差点火候,缺少顶级的基础设施互联。



这一局面会让大湾区的整体运输力量没法彻底迸发,而新机场刚好成了那股力量,选址在广州西边,成功和大湾区东部临海节点连成一线,从头布局空中桥梁。

在这基础上催生的将是未来广佛肇三地市民的“同城效应”,南沙、横琴这一带的功能将在新机场推动下迅速覆盖大湾区的南边城区。机场不仅拉动了周围城市的联系强度,还盘活了工业老区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畅通无阻。

将来的大湾区很可能随着这个布局诞生全球难得一见的高效机场都市新范式,随着大湾区东边硬件的升温,机场的后续二次扩张也一定会存在源源不断的动力。

所以新机场项目仅仅是点爆点,很有可能会整体提振整个大湾区的未来,一切即将苏醒的城市经济产业链里,这片投资洼地也渐渐冒头,后续配套战略点的提升都直切产业迭代的风口。



大湾区的未来

都说铁路一响,黄金万两,未来的枢纽可以通过机场和高铁大大延伸影响的范围,不光乘客方便,连物流快递这类和民生紧密相关的产业运输成本都会降低,整体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效率和对外联系能力。

除了高铁和飞机之外,地铁线路也没落下,珠三角枢纽机场站点让地铁与其他交通工具实现无缝换乘,一些主要干线的人流量将得到极大疏导。

一旦机场投运,地铁连接性可以让周围佛山、肇庆这样的城市人群更加便捷地享受大都市的交通设施,建设好的“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也在大框架内保证各个方向的车流汇入通畅,这在物流运输上会带来极大利好,因为它大大缩短了区域间的交通时间。

很多外地人来广州逛批发市场总是感觉远,新机场这个交通网落地之后,他们再来广州 shopping简直不要太方便。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对产业的影响之外,再说说长期的效益。有了机场,区域能将产业辐射扩展得更广更深,机场的存在还会带来会展经济和高端商务市场的一个大爆发,直接让大湾区接收更多国际会展,可以更好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很多广交会量级的展会将拥有一座真正的“空中大门”,这些年广交会越来越受到跨境贸易厂商的青睐,新机场无疑是给它们增了一对翅膀,规模一再扩大之后对带动整体商贸功不可没。机会就摆在这儿,坐等顶流企业们投放合作的机会了。

机场建设肯定会拉动其他相关配套设施的投资,区域的公共基础建设也迎来了一拨高速增长期,未来佛山、肇庆这些城市的宜居度和商业潜力肯定会大大提升,大家生活的舒适度就会显著提升,人口流动也会更方便自由。



对市民来说,可以选择的居住范围就更加宽泛了,毕竟交通便利,就算住在与大湾区枢纽相连接的中心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之外也完全没有问题,对房地产的拉动作用也会相当明显。

结尾

不管怎么说,属于枢纽周边的未来已经来了,机场铺就之下的骨架会显出极强的后劲效果,将会带动整片区域跑出全新的“空气动力学”模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