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扫墓祭祖的人群逐渐增多。往年,个别市民选择在家中焚烧祭祀,由此引发火灾事故。那么,燃烧过后无人看管的锡箔余烬究竟有多危险呢?近日,金山区消防救援支队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现场开展清明节消防安全宣讲活动。
实验中,消防员使用废报纸模拟锡箔纸等祭祀用品,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点燃。
消防员分别在火焰燃烧时、火焰刚熄灭时以及熄灭3分钟后,使用红外测温枪测量余烬温度。结果显示,火焰燃烧时火盆内的温度高达753℃,刚熄灭时的温度为461℃,即便熄灭3分钟后温度仍维持在343℃。
火焰燃烧时的最高温度为753℃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箱、衣物、沙发的燃点一般在130℃至350℃之间,余烬一旦接触到这些易燃物品,极易引发火灾。
为此,金山消防发布清明祭扫安全提示如下:
1、严禁在室内、阳台、楼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烧纸祭祀。这些区域通风条件差,易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迅速蔓延,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尽量选择网络祭扫、植树献花、丝带寄哀思等无烟火祭祀祭扫方式。这些方式既环保又安全,能有效减少火灾隐患,同时也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慎用焚香、点烛、烧纸等有明火的方式进行祭祀。确实需要的,应严格遵守祭祀祭扫相关规定,不要在大风天进行明火祭祀活动,点烛、焚香、烧纸等应远离公共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易燃易爆场所和山林等,并进行现场看护,做到人离火灭,防止灰烬复燃或飞火引发火灾。祭祀结束后,务必对火盆进行注水覆盖,确保余烬完全熄灭后再离开,切勿随意丢弃,以免发生意外。
4、公墓、陵园等集中祭扫场所应落实防火巡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前检查测试消防水源和设施器材,对点烛、焚香、烧纸等明火源落实专人看护,及时清理可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