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并持续终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孤独症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训练。而照顾孤独症的孩子,更是需要家长们付出巨大的辛苦。

现在,随着国家和各地不断出台孤独症人群关爱服务政策,孤独症患者家庭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明明因患有孤独症,伴随本体体感严重失调,需要时刻戴着头盔,甚至连吃饭都不会卸下,他把自己“关”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头盔对明明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生活中为他提供满满安全感的“伙伴”。


明明父亲 罗骏:要么自己捶自己,要么是自己的头去磕上课的桌子或者家里面其它一些东西,把自己的头磕破了,当时还缝了三针,所以我们压根就不敢去强迫他。


明明四岁时被诊断患有重度孤独症,8岁以前,每周要去4家康复机构,接受数十种不同的训练。


明明父亲 罗骏: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1万多块钱,那个时候我的工资都没有这么多,费用总是入不敷出的情况。


去年3月,湘潭市启动孤独症儿童教医康融合试点,对教师进行康复技能培训,还派医生在校内定期对患儿进行康复干预。政策的变化,让孤独症孩子们直接受益。


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 傅朝晖:不要收一分钱,所以这些家长都是欢欣鼓舞的,全人教育加全面康复,这是我们当下在追求或者是说正在尝试的一个理念。


每天上午到下午的三点半,明明和其他孩子们一起上文化课。放学后,康复医生在学校里为孩子们做康复训练。


俯爬触地、翻滚、跳跃,这些正常孩子轻松完成的动作,孤独症的孩子们却需要反复训练。在康复老师的帮助下,明明成功甩掉了对头盔的依赖,还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

上学以来,明明在身体功能、认知能力、沟通与交往能力、生活自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这让明明的父亲看到了新希望。


明明父亲 罗骏:康复和学习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一个结果,确实让我们是非常欣慰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后面的康复治疗有这样的一个希望。

来源:央视网

编辑:宣佳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