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黔东大地,京黔协作的暖心故事再次书写。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戴缤等一行七人组成专家团队跨越千里,深入贵州省黄平县开展医疗对口帮扶,以学科建设、院区规划、临床指导等全方位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动能,探索出“医疗赋能+文化浸润”的立体协作新模式。
党建引领聚合力,机制创新谋长效
3月27日,黄平县政府召开医疗与金融帮扶专题会议,副县长齐东楷主持会议。会上,常务副县长田奇系统梳理了县域医疗发展现状,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国强重点汇报了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十年如一日的定点帮扶成效。农行黔东南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斌深情回顾双方携手历程,强调将持续以医疗帮扶阻断因病致贫返贫链条。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戴缤郑重表态:“此次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通过远程医疗协作、学科共建、人才培育等组合拳,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扎根基层。”中国农行总行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吴金铎总结指出,双方正以党建为纽带构建长效机制,既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更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会后,专家团队直奔黄平县人民医院开展深入调研。针对疑难病例,张晶主任迅速组织远程MDT会诊,联动北京世纪坛医院多位专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在新院区建设现场,专家团队从医患动线分离设计到中心供氧安全冗余,从静配中心感染防控到信息化布局,逐一提出优化建议,每个细节都凝聚着首都医疗智慧。
精准施策强学科,智慧医疗惠民生
在黄平县人民医院党员活动室,副院长吴晓前交流展示年度帮扶成效:自2024年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启动扶贫义诊以来,已组织五期专题培训覆盖400余名基层医师,今年1月更助力心内科骨干赴京深造。戴缤副院长现场提出“三个聚焦”战略: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依托特色科室定制支持方案、推动“互联网+护理”等创新服务,引发强烈共鸣。
28日,多学科专家深入科室开展“点对点”指导。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文佩实地调研新病房布局,拟定妇科骨干赴京研修微创手术计划,并牵头完成疑难病例会诊;急诊科主任杨铁城重构创伤中心流程,建立病例复盘机制,提升多学科协作效能;社区医疗中心主任张晶联合中医康复科开展联合查房,远程链接北京资源为患者制定方案;新生儿科主任王天成示范新生儿重症监护操作,针对典型病例现场教学;基建专家郭嘉奇联合院方实地勘查新院区,攻克连廊贯通、双回路供电等关键节点,同步推进门诊大厅功能改造;消化内科护士长赵书博推动当地医院胃肠镜室信息化升级,建立消毒质控追溯体系,并开展远程读片会诊。
“医疗+文化”双驱动,乡村振兴谱新篇
此次帮扶行动突破传统模式,创新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民生调研等维度。专家团队不仅通过临床指导夯实医疗根基,更以党建联学深化情感联结,以智慧医疗织就长效发展网络。随着黄平县人民医院新院区7月投用在即,北京世纪坛医院将持续深化重点专科共建、人才培养及信息化合作,推动县域医疗水平全面提升。
“要让优质资源像春雨般浸润基层,既解决看病难,更激活发展内生动能。”戴缤副院长的承诺,道出了京黔协作的深层意义。
这场跨越山海的医疗协作,正以首善标准书写着健康帮扶的“黔京答卷”,让乡村振兴的希望在黔贵大地生根发芽,让“健康中国”的蓝图照进现实。
来源:社区医疗中心
荐稿:张晶
排版:李春慧
责编:张文康 李春慧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