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美媒接连曝光两起“史诗级泄密事件”——五角大楼对华作战计划遭外泄,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误将记者拉入军机决策群聊。舆论炸锅之际,特朗普政府紧急启动“抓内鬼”行动,甚至动用测谎仪。
特朗普连任后,第一把火直烧五角大楼。短短两周内,他解除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的职务,撤换海军司令、空军副参谋长等多名高级将领,并提名鲜为人知的退役中将丹·凯恩掌舵美军最高军事机构。这场“大清洗”被五位前防长联名谴责为“将军队政治化”,但特朗普坚称这是为了“重塑美军核心使命”——威慑、打击与赢得战争。
特朗普资料图
更耐人寻味的是,五角大楼同步启动内部调查,要求雇员接受测谎测试,追查“未经授权的信息泄露”。一名官员透露,调查范围覆盖所有部门,甚至暂停日常工作以配合审查。这种高压手段的背后,是特朗普对“内鬼”的零容忍。早在第一任期,他便多次威胁用测谎仪揪出泄密者,此次行动不过是其执政风格的延续。
泄密事件的核心人物,竟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据《纽约时报》披露,他原定于3月21日听取五角大楼“对华作战计划”简报,内容涵盖打击目标、武器配置及时间表。尽管白宫紧急否认并更改会议主题,但五角大楼随后启动的“抓内鬼”调查,侧面印证了计划的真实性。
马斯克的角色充满争议。作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他有权审查五角大楼预算,但涉足最高军事机密已远超职权范围。更敏感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全球40%产能,其商业利益与中国深度绑定。特朗普罕见承认:“马斯克不应接触对华敏感信息。” 这一表态暴露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矛盾——既想通过科技巨头革新军事能力,又忌惮资本无国界的风险。
马斯克资料图
泄密事件撕开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伪装。2024财年,美国国防预算飙升至8860亿美元,其中600亿专用于“印太威慑”。然而,特朗普一边宣称“不想与中国冲突”,一边默许制定作战计划,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策略遭中方严词批驳。
盟友体系同样岌岌可危。泄密群聊中,美高官嘲讽欧洲“吃白食”“需分摊军费”,引发欧盟强烈反弹。德国《明镜》直言:“美国视欧洲为地缘包袱。”法国学者警告,若美国放弃安全保障,欧洲须加速战略自主。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正被中俄等国视为重塑全球格局的契机。
两起泄密事件暴露出美国安全机制的系统性失效。高官频繁使用Signal等非加密渠道讨论机密,甚至误拉记者入群,五角大楼的禁令形同虚设。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一边指责“深层政府”勾结媒体,一边放任内部管理混乱,这种双重标准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马斯克资料图
军事专家指出,美国若无法平衡“战略收缩”与“大国竞争”,其霸权地位将加速衰落。而马斯克事件则揭示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在资本与国家安全的天平上,美国正艰难寻找支点。
这场“内鬼”风暴,既是特朗普政府的执政危机,也是美国霸权困境的缩影。当军事机密沦为政治筹码,当盟友信任碎成一地,华盛顿的“晴天霹雳”,或许只是时代变局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