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竹梅
“农,天下之大本也。”春耕,作为农业生产的开篇之笔,关系着全年的粮食收成,更关联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泸州日报》报道的合江县纪检监察机关“清风”护春耕行动,宛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绿了田野,吹进了百姓的心坎,为各地保障春耕生产、守护耕地红线,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本。
行动迅速:让撂荒地变身“希望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守护我们的饭碗。合江县纪委监委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在走访中敏锐发现问题,迅速行动。面对山后头村“未批先建”导致的耕地撂荒危机,他们没有丝毫拖延,联合多部门,督促属地政府落实责任。短短10天,违规构筑物被清除,土地完成复垦并种上农作物,让曾经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眼中的“希望田”。这一高效行动,不仅彰显了纪检监察部门对耕地保护政策的坚决执行,也体现了其守护粮食安全的政治担当。与一些地方对耕地问题反应迟缓、整改拖沓相比,合江县的快速行动,为保障耕地资源、推动春耕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
监督多元:筑牢耕地保护“防火墙”。为确保监督实效,合江县纪委监委畅通“信、访、电、网”四位一体举报渠道,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这种多元监督模式,打破了以往监督力量单一的局限,让每一块耕地都处于严密的监督之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最了解耕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群众参与,纪检监察部门能够及时获取线索,精准打击耕地保护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就如同为耕地保护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让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无处遁形,为春耕生产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
服务贴心:当好农户春耕“护航员”。纪检监察干部不仅是严格的“监督员”,更是贴心的“护航员”。为此,合江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田长+纪检监察”保护协同工作机制,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村组一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了解农户在春耕过程中遇到的灌溉用水、农资供应等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解决。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让农户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春耕生产。这种从群众需求出发的服务意识,让纪检监察工作更有温度,也增强了群众对纪检监察部门的信任。
合江县“清风”护春耕的行动,是守护耕地红线、服务农业生产的生动实践。它启示我们,只要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履职,行动迅速、监督多元、服务贴心,就能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期待更多地方借鉴合江县“清风”护航的经验,让田野处处充满希望,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绘就一幅广袤田野的丰收盛景 。【责编:晓轩】